网上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文章引起热议,也让唐尚珺这个“高考钉子户”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一个出生于广西的农家子弟,2009年开始参加了第一次高考,但是分数并不理想,只考了372分,这个分数当然和名校无缘,连一个本科都上不了。唐尚珺选择了复读,而且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拾,年年高考年年考,一直到去年,唐尚珺已经参加了12次高考,成为了人们口中所说的“高考钉子户”。
在高考的考场上,像他这样的钉子户倒也不是绝无仅有,比如同样是广西人的吴善柳,从2000年到2018年十几年间,一共参加了8次高考,进出大学校门就像出入自家厨房,其中不乏上海交大,北师大,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甚至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还有四川的梁实,也算是著名“高考钉子户”,征战高考考场25年。辽宁农民康连喜,考了19次,到最后一次,年纪大了,连笔都拿不动了……
这些“高考钉子户”中,有为了自己梦想坚持的,比如上文提到的唐尚珺,把进入清华当作自己的目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有把高当作是自己人生的一种寄托的,对于他们来说,高考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比如康连喜,考了二十来次,最好的成绩也就是上个专科,仍然乐此不疲;也有是想着通过高考赚钱的,比如吴善柳,北大也录取了,北师大也录取了,上海交大也录取了,但是不断退学,不断复读,不断录取。
人有点精神并不是不好,只是像吴善柳这种把名校当作自己厨房,七进七出的考生,对其他考生是不是不公平呢?毕竟名校每一年的招生指标是有限的。他的每一次复读,每一次录取都意味着一个考生的梦碎。
再回到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唐尚珺,如果说第一次考试不理想,复读那是很正常的。我们看看他从2017年之后的成绩:2017年,550分;2018年,619分;2019年,645分;2020年,619分,直到今年的591分。这样的分数,已经超过一本线,甚至还有600多分的,这样的分数也可以上个985院校了,为何还是选择复读呢?
他却非清华不读,且不说浪费教育资源,挤占其他学生的入学指标,造成教育不公。也不说复读这许多年对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和对父母造成的心理负担。就是自己考到现在也已快40岁了,和他同龄的同学早已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事业家庭,而他却还在高考的路上鏖战。如果再考几年,还是没考上清华或者科技大学这样的目标,还要坚持几年呢?
不少人知道唐尚珺是因为纪录片《高十》,常人参加高考,有个高四,高五,也就差不多了,高十确实是让人惊讶,更不要唐尚珺说现在已经远远不止高十了。网上有网友调侃,“我开始读小学你开始读高三,我读高三了,你还在读高三”。不少人认为唐尚珺就是现代版的范进。
复读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这种考上大学,填了志愿,甚至有的还到大学就学了之后再回头复读的考生是需要规范的,现在的高中教育资源是比较稀缺的,每一年中考有将近一半的考生考不上高中,分流到职业学校。这种无休无止复读是不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呢?
其次,众所周知,高校的招生是以省为单位分配指标的,一个学霸的复读就意味着要占用一个名校的录取指标,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是不是很不公平呢?现在有的省市出台只要填报了志愿就不允许复读的政策还是有依据的,堵住那些想通过高考发财的“学霸”的求财之路。那么对于复读的年份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个规定呢?教育资源本来稀缺,岂能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