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始终被家人认为成绩优异的女孩,却在高考中只拿了47分。爷爷怕孩子难过没敢多问,可心中疑问逐渐加深。
深夜里辗转反侧,老人决定去教育局问问清楚。不查不知道,一查得出的结果,不仅让爷孙抱头大哭,也让不少乡邻偷偷抹泪。
这是怎么回事呢?听子牙童趣学生观察接着往下讲。
守望者
沈娟在四川大山里长大,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县里的高中,尽管小姑娘拼了命地学,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三名,可师资力量薄弱的地方,就算是班级优等生,也只能考到400多分,最多500分。
沈娟是爷爷心头上的希望,而考上好大学又是沈娟的希望。
小姑娘想上好大学,因为有同学的哥哥说,上差大学和专科,以后还是穷命。升入高三,无论怎么努力也考不到530分,沈娟急得直哭。
她清楚这可能就是自己的极限了,于是在考虑了自家条件后,她定了个期限。如果接下来的一年里依旧无法突破530分,那么她将做一件让爷爷有所失望的事。
时间摸不着也抓不住,等沈娟再次抬起头,一年之期已到。可她的成绩依旧在400多分徘徊。高考前夕,沈娟没有任何异常,认真听爷爷的嘱咐,好好准备考试用品。
而当紧锣密鼓的高考结束后,她一边在地里忙活,照顾病重的奶奶,一边安静等成绩。
没有父母的孩子
为什么沈娟的父母一直没有出现呢?
其实这个女孩对于父母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生在贫苦山里,她与村里很多小孩一样,自小就有个“留守儿童”的称号。
从沈娟记事时起,她就只能从电话里认识父母。她知道山外有个很远的地方,父母在那里辛苦工作挣钱养家。
从爷爷口中,沈娟也知道那个叫珠三角洲的地方十分繁华,只要她长大了好好学习,就能去那里找好工作,带一家人过上城里的生活。
父母通常一两年才回来一次,而随着沈娟一点点长大,上了学,家里的钱就更不经用了。小小的女孩很早就知道“贫穷”二字能让人心痛。
村里多得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也到处都有“没有子女”的老人。年迈的爷爷奶奶不能休息,要耕地放牛,小小的女孩放学回家也不能贪玩,而是要快速完成作业,尽力去做一些割猪草、摘山货的的农活。
刚上一年级不久,沈娟家里收到了一部外地邮来的智能手机。在村人的帮助下,小姑娘学会了用微信,打开视频窗口,屏幕那头的爸爸妈妈忍不住眼泪直掉,屏幕这头的老人与孩子却高兴地不停说话。
这时候是沈娟最开心的时刻,因为父母说他们会努力攒钱,等过些年就会回到老家,和家人们一直待在一起。
可美好畅想还没等实现,沈娟11岁的时候,远方传来噩耗。一场车祸带走了沈娟父母的生命。承受不住白发送黑头的奶奶一病不起,家里的重担似乎只有腰背已弯的爷爷来扛。
老当益壮?
当时的沈娟在上四年级,还没有从失去双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她就看见了悄悄抹泪的爷爷扛起了锄头要下地干活。
不愿意年迈的老人再承受过重的负担,沈娟打算辍学出去打工,以补贴家用。可是固执的爷爷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沈娟继续学业。
在大山里待了一辈子,老人深知知识的力量无限大,它能带着孩子走向美好未来,也能让孩子向着阳光成长。
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孙女辍学,继续在大山里过着世人不知的生活。
农忙时在地里打转,农闲时去工地搬砖。大半年下来,本来就瘦弱的爷爷身体更加单薄了。沈娟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只能埋头学习,用最大努力换取好成绩,以回报爷爷的无私付出。
雨
高考分数公布,本来的满怀期待在看到“47分”的字样时,沈家爷爷怎么也不敢置信。他一遍遍让老师确认,这是不是自家孙女的成绩。
可从老师也充满疑问的眼神中,他知道这就是事实。
为什么一直品学兼优的孙女会只考47分呢?带着稍显平静的沈娟回到家中,爷爷怕继续追问孙女会心里不好受,便自己一人躺在床上缓解情绪。
可辗转无数次后,他依旧不愿相信,心里认定是批卷老师改错了,他要将此事查清楚。
第二天天一亮,老人家便收拾好自己悄悄出门。在孙女高中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县教育局。说明情况且有老师作保后,工作人员依照程序上报,并进行核实。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试卷并不存在误判的消息。可沈爷爷依旧不死心,他要求看一看自家孩子的试卷。
因在教育局停留时间过长,相关领导开始了解事情始末。在听了老师说沈娟的成绩一直十分优异,高考分数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后,领导打算特事特办,调来了沈娟的试卷。
可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卷面被打开的那一刻,沈娟的老师和爷爷简直不敢相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女孩只做了两门科目的选择题,其他都是一片空白。
而此时沈爷爷的脑子里也像试卷一样,全是空白,他想不通孙女为什么不答题。
答案
好在一回到家,沈娟就给出了答案。
因为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考好大学的梦眼见达不成,女孩就想着干脆放弃高考。这样完全落榜的她就可以出去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爷爷歇一歇,让奶奶有钱吃药。
可如果她做了题,考了个不上不下的分数,以爷爷的倔脾气,哪怕是一个专科,学一门手艺,也会让自己去上学。
只是没想到,她告别学业的方式会在爷爷的锲而不舍下被“发现”。爷爷为孙女的举动感到心酸,却也说不出什么批评的话,只能一句句哽咽着连连说“不该是这样的”。
后来在爷爷的多番劝说与班主任的开导下,沈娟答应复读一年。她所在的学校也免掉了沈娟复读一年的费用,并保证如果沈娟考上好大学,他们还会送出助学金。
后来这个小姑娘考上了四川一所普通的一本院校,一边打工一边挣学费,申请上了贫困助学金,也没有给爷爷增加负担。
总结
有人说沈娟的行为有些极端,且不明智。
苦上一两年,学好了本领再就业,她能走得更远,完成爷爷走出大山的愿望不说,能挣到的钱比高中学历就打工的自己要高出许多。
可话是这样说,没有人能做出保证。沈娟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算是理智的。放弃高考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让爷爷卸下重担的一个机会。
十七八岁的少年人可能不懂那么多的取舍,她遵从了本心,在未来与亲人之间,选择了让亲人少些劳累。
现在都市里长大的小孩知道“因贫穷而放弃学业”的故事,大多是从电视或者社交媒体上得知。而在无数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像沈娟这样的小朋友还很多。
他们在辍学的边缘挣扎,为了温饱而放下书本。真心希望山里孩子们能够相信知识的力量,因为他们身后无人帮扶,想要的一切都要靠双手努力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