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曾经大学生向往外企, 如今纷纷想进体制内, 求稳定的背后说明了什么

考大学大概是所有重视教育的家庭,对子女的一个要求。即使在大学生已经看似“白菜化”的今天,学历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

大学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青年人力资源,也间接地展现着教育的成果。他们的求职问题,自然也受到很多家长和各界人士的关注。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个时代的毕业生,都可能在择业的观念上有不同。往日被看好的选择,可能今天已经不受青睐,比如进工厂。

而以前曾经深受大学生追捧的,也可能逐渐被其他职业所取代。作为目睹了几代人变化的80后,笔者在这方面有一些感慨。

以前大学生向往在外企“谋发展”,如今纷纷想进体制内“求稳定”

“先出去打拼一下,不行的话再回家乡考个公务员”,可能很多80后的“老叔叔、老阿姨”,对这句话不陌生,这也是当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想法。

那个时候,或许是一些草根毕业生的成功案例鼓舞了同学,又或许是象牙塔里的我们年少轻狂,总之,刚刚从校园走出去就过一眼望到头的安逸生活,并不是大学生的首选。

所以相比考公务员、进大国企,那些想要一心“求发展”的大学生,往往更青睐外企或者新兴行业的私营企业,以求能用更快的速度证明自我价值。

虽然大部分人后来还是要归于平淡,但不得不说,当时那股“闯劲儿”确实勇气可嘉。相信很多人回顾过去,也不会为自己的尝试而后悔。

不过当今大学生的观念,却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相比之下他们就要“现实”得多。从国考报名热度就可以看出,这代青年学子是多么向往体制内的工作。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连续多年增加,而2022年度报名首次突破了200万,比去年足足多了51.4万人,增幅比例竟然高达34%。到底是什么让大学生这么想要求稳定?

从外企到体制内,大学生择业观变化过程中,经历了什么

以前向往海阔天空,如今只想早点稳定下来,真的是大学生不愿意“上进”了吗?其实看看现实变化,我们就一点也不难理解,为何大学生择业会发生这种变化。

首先,那个时候大学生创业或者在企业中“大展宏图”的机会确实会多一些。包括不少知名品牌创始人,本身就是用知识和创新来换取财富的典型。

记得那时候,高校创业大赛也一度火热,在网络不算发达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和家长会坐在电视前默默品评或思索。许多新兴行业,例如国际贸易、美妆等处于迅猛发展期。

外企在管理经验和行业优势上,可能获得一定先机,因而是很多毕业生的理想单位。不过随着形势趋于稳定,外企在待遇等方面优点开始弱化,不再那么受青睐。

取而代之的是公务员、事业编制等,能给大学生更多安稳生活的岗位。不少同学已经意识到,体制外的工作或许眼前薪资待遇要高些,却很容易有变化。

同校同专业的毕业生,可能因为入职时间相差几年,行业或单位的整体情况就已经存在不小的差别。而如果能考上公务员,一般就不会有这种担忧。

公务员虽然难考,但一旦顺利上岸,双休、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就有了长久的保障。要知道这些优点看似平淡,却并不是所有体制外的毕业生都能轻松获得的。

而更关键的是,考上公务员以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延展性更长。外企、私企中员工能创造的现实价值往往是决定待遇的关键,这虽然给年轻毕业生更多机会却也有缺点。

那就是老员工面临着更多被取代的可能。而考入公务员队伍,即使到了一定年龄,迎来职场瓶颈,精力不及以前,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也不会随便丢了饭碗。

如今公务员考试报考热度不断攀升,很多岗位是面向应届生的,曾经那种以考公作为“保底”选择的想法显然不合时宜了,大学生也就更加珍惜进入体制内的机会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