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想不到啊! 中国还留存有哪些“苏联烙印”?

五六十年前,中国向曾经的老大哥学习,如饥似渴地学习一切,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俄罗斯很多年轻人非常热衷来中国留学,尤莉亚就是其中一位,她在美丽的杭州工作和生活。尤莉亚只是广大俄罗斯学子的其中一位。

从尤莉亚逆向来华留学的经历观察,双方上演了一次相互学习的深层交流,对各自的民族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中国还留存有哪些“苏联烙印”?事实上事实上想不到啊,令人惊讶而又感慨,以下四方面是这几十年来的民族记忆,展现了历史上强势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教育方面

老师上课,学生听讲,回家写作业,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是典型的苏式教育风格;

集体宿舍文化,文理分科,汉语拼音学习法,小学生系红领巾,广播体操;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四阶段教育方法论,按年级进行划分,也是借鉴苏联的那一套;

综合性大学专门化拆分重组,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工科学院就是这个背景之下的产物,现在很多院校逐渐又恢复成综合性大学,但是学校的专业侧重还是没能摆脱掉当年苏联模式的影响。比如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西方几乎没有这样的专业,但不仅是我们,甚至俄乌白都还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样的本科专业;

“火柴盒”的教学楼建筑也是参考苏联的风格。

生活方面

晨跑终结者——洒水车的音乐声,多数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生日快乐”及“兰花草”这三首歌,具有浓浓的苏式风格,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比如有一次意大利朋友在下雨天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很疑惑地问:下雨了怎么还出来卖冰淇淋?实际上那些洒水车音乐声的作用是为了提醒行人注意避让;

火车上的软座和硬座设置,主要是为了区分西方国家的一等座、二等座、三等座,显示平等之意;

横幅的红底白字布局模式,与之前的那种蓝底白字带有高高在上的训示意味截然不同;

疗养院,源于列宁一句名言——“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大家在功能齐全的建筑中,静下心来思考社会主义理想,并为接下来的工作重振精神,目前在国内各地仍有数量众多的疗养院;

民居七层不带电梯的“筒子楼”也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苏联的建设模式。

文化方面

中国女性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源于《卓娅和苏拉的故事》,或者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描绘的那个时代女性的形象让人肃然起敬,才有了随后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工人文化宫,以东北为先锋,逐渐风靡全国。呼唤文艺工作者走入工友中,向工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孕育了现在东北小品的辉煌。

每逢一些正式场合,许多穿着打扮跟花似的各族代表

饮食方面

土豆炖牛肉,这个虽然是起源于匈牙利的一道名菜,但由苏联引入,当时被推崇为一种“生活的典范”,如今在华夏大地尤其是北方地区仍广受欢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