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不论是学习的内容、方法还是学习的强度都和之前各求学阶段有所不同。那么,进入大学的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又应该怎么学呢?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未来执业导向出发,给出了很多诚恳的建议。相信读完本文您一定会收益颇丰。
01理论结合实践学习,切勿做空谈主义者
本文作者是一名知法青年,曾在法院、公安局实习,目前为工作半年的实习律师,也是一个在尝试写文章、做新媒体的新人。
如果说中学的学习在于解决问题,那大学便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准确的说,这是一个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作为一名工作半年的实习律师,现就结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经验与工作经验从功利性的角度对于大学学习的一些感悟写下,供大家参考。
法官、律师、法务是法学生最大概率从事的职业,而这三种职业现实中又是最多需要用到诉讼法条的,长痛不如短痛,还是早早掌握的好。细细想来,当年的我如此不重视程序法的学习,很大程度是因对其感到陌生,书本上的知识多少有些抽象。
这就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而大学时的法学教育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又几乎是相分割的,我们很难有机会在实践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更不要提通过实践促进自己在理论知识上的学习。
经历半年的工作体验后,对此,我认为通过三种辅助学习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书本上较为抽象的知识:一是观看庭审直播(中国庭审公开);二是去法院现场旁听;三是研读案例。
02写作大有裨益,再难也要尝试做
为什么要写作?写作至少锻炼我们三方面的能力:检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写作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搜集资料、分析资料、选择资料的使用,这一套流程便是对我们检索能力的一种历练。
而在正式开始写作前,我们一般会列大纲,大纲的提炼则是对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很多同学都会有一种感受:不能将脑海中的想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而写作正是将脑海中的想法用文字完整的记录下来,正是对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一种磨炼。
写作对于新手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正处于此阶段,深有体会):一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是写不出来。对此,以我短暂的写作经验提供两个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分析他人的文章。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主要看三个方面:表达的观点、文章的内在逻辑及巧妙设计之处。
0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
还记得看过一个段子,说是为什么要多读书。当你路过一个湖泊,看到有水鸟,会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好多鸟、好美。当然,段子也只是段子,生活中你就说好多鸟、好美对我们的生活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法学生而言多读书这件事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是有一定影响的。
首先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掌握大量的知识(有时可避免被当事人“忽悠”),这也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阅读专业课书籍,还要读各种看起来无用的书;二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不论是日后写论文或是工作,都是在一定时间内浏览大量材料基础上展开的,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至于书单,大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B站、知乎、微博等途径获取。
如古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是用来解决社会纠纷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简单的举个例子:如何快速查询某一地点属于哪个街道?
法院数次因为起诉状中被告人住所地一项缺少属于哪个街道而给我退回立案申请,一度让我感到头大,后来发现,去下个单,便可知具体属于哪个街道。法条只告诉我们起诉时要写明被告人住址,却没告诉我们要写的多具体,这是书本不曾教的知识,虽是一件小事,可偏偏可以阻止我们成功立案。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法院、律所等地方实习,感受法律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被执行、实施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尤其要避免盲目对某些热点问题发表言论,毕竟“打脸”总是来得太快。
04结语
以上是一名实习律师的些许感触,尝试为大家的大学学习生活提供几点思路,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会感到非常荣幸。但千万要记住,所提建议最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首先要做好的便应是掌握课本知识,切不可本末倒置。如文章开头所言,大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需要学习的有太多太多,希望大家好好把握大学时光,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