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在物欲富足的情况下,人们也渐渐地把重心放在了对孩子的教育上,人们努力拥有更多的财力也只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在未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也正因为家长目前对孩子教育的过度重视,这不仅给孩子带来了学习上的巨大压力,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对孩子来说,过去的欢乐不再,童年的美好也荡然无存,此时的孩子已经没有娱乐可言。
对于他们,平时除了正常的学校教学外,课后还会有大量的作业,不仅如此,而且家长还要求孩子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和奥数班,孩子们的时间可以说被充分利用,幼小的躯壳也被压榨到了极限,让当下的广大学生是叫苦不堪啊。
于是7月24日,国家在经过一系列测试调查研究、实地走访后,决定颁布了“双减政策”,这一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的负担并且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还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主要是安排学生自主阅读、体育,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等)。
但在这些看似美好的事情上,也有许多人因此发难。在人们还在思索要不要开办补习班时,就被一次又一次的敲响了警钟。近年来,不仅赶上了疫情全面停课,甚至有的地方经历了不止一次的疫情,当初孤注一掷做机构的只能勉强在夹缝中生存,这两年苟延残喘,行情并不好。
“长长的坡,厚厚的雪。”面对政策下的行业市场变化,哪些机构能够逆流而上,在体制里走出自己的一条宽敞道路呢?
双减政策实施,教培行业纷纷关闭,哪些机构还能继续上课?
很多培训机构已经开始增加艺术素质培训经营范围了,为了减少损失,很多的教育机构将更多的战场转到了周一到周五之间,但这也在另一方面加大了广大学子的学业压力。
高考路上,还是人潮汹涌,可资源就只有那么多。
随着补习班的发展稳定后,学生在内卷的大潮流下将不得已加大周一到周五的学习量,而周末在综合素质下也难以安然自在,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双减政策下,学生到底是减压还是增压?
一时间不管是资本市场还是教师本身都不再看好这个教培这个行业,教培行业难道真的成为了昨日黄花了吗?
学科类培训确实被按下了“终止键”,但需要减掉的不是教培本事,而是依附于原来的“旧有模式”,并非所有教育培训类都团灭了,只能说明行业到了该转型的时候。
那么在“高压”之下,教培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如何转型获取更大的生存机会呢?虽然困境很多,但仍有机构跳出穷途,越过了瓶颈线,他们看到了学业转型的机会,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很多机构根据双减政策,适当的改变了办学时间以及办学内容
依据双减政策:
1. 周一至周五可以营业,周末禁止学科类培训
2. 周末仅可以K9学科类以外的培训
当今,因为艺术素质类政策目前没有正式执行,今年也只是在部分城市得以试行,包括北上广杭成都在内他们自身盈利来说全部K9培训机构转为非盈利。
回到最初的出路来说,对当今教培行业来说,第一可以转为素质技术课盈利模块;第二可以转战职业教育赛道。
对于转型素质教育来说,如今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引导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在升学压力之下,学科教育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导致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教育在中国一直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社会地位。
如今学科教育逐渐减负让路,其他类型的培训教育机会自然就来了。
向素质教育转型,基本是学科类教育巨头的共识。现如今很多的教育企业目前规划已经覆盖了围棋、编程、科学、美术等多个类目的少儿素质类课程。不同于k9教程,这些活动寓教于学,给学生兴趣培养的机会。
夯实成人教育。这部分的市场已经有不少教育企业在涉猎,但需求依然很旺盛。毕业以后,人们为了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为了找工作,为了升职,为了创业,为了考证,都很乐意去投资自己。
所以,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只要找准细分领域深耕,也能够在成人教育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下沉托儿市场。国内目前还没有像国外一样健全且完整的托儿所,如果能够在现有的学前教育基础上做到差异化改革升级。在现如今国家放开三胎政策之后,托儿所市场的发展潜力一定不容小觑,起码在政策前期会吃到一定的人口红利。
笔者寄语
“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教培机构的冬天已然来临,但只要行业坚持向正确方向转型,定能在不久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