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谨防中高考“法治分”被应试教育所“注水”

市民论坛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提升法治教育课时占比,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等(《法治日报》11月15日)。

中高考要涨“法治分”,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调整,必将对中小学法治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法治素养,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校园霸凌等现象。

实际上,当前各地中小学普遍开展了法治教育,只是法治教育还属于非常边缘的课程。在此语境下,法治教育师资的数量和专业性都得不到保障,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法治读物,课堂质量往往也不高,甚至课时也经常被挤占。

尽管当下的中小学应试教育色彩呈现淡化趋势,但教育的规律决定了,考试仍然具有教育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增加中高考的“法治分”占比,会引发教育的连锁反应,提升学校、家长、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法治教育提质增效。

但这只是一种方向性指引,落实到一所所学校,一个个教育环节,一堂堂法治教育课,还需要很多细节责任的支撑。在践行法治教育责任的过程中,尤需警惕和防范以分数为纲的应试教育思维,不能让中高考的“法治分”被应试教育“注水”,不能让法治教育陷入功利教育的误区,变成“老师只讲考点,学生死记硬背”。

中小学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让孩子们在法治素养中成长、成人。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把法治核心理念、法律原则、法律常识、权利义务意识等内容作为法治教育的重点,贴近社会生活和身边事,精心设计通俗易懂的教材、课堂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不划定考试“重点”,按照中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力增强考试题目的灵活性、拓展性。

要提升校园法治教育的质量,增强师资力量尤为关键。教育部门、学校应增加招聘有法学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开展法治教师培训,邀请律师或法律志愿者到校讲课,购买一部分法治教学社会服务,并与司法、执法部门加强合作,健全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让“法治副校长”真正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参与者、推动者。这样,校园法治教育的多元性、实效性、趣味性就有了保障,就能淡化应试教育色彩,更靠近综合素质教育。

◎李英锋公职律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