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我眼中的“大先生”

与苏霍姆林斯基“相遇”,是开启我教师生涯的关键事件。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所城乡接合部学校,工作第一天,校长送给我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的扉页上盖着鲜红的印章,那是校长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奖品。校长叮嘱我:“好好读这本书,你会成为一个好老师。”

尽管这本书我当时没完全读懂,但封面上苏霍姆林斯基睿智的目光和校长“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期望,指引我坚实地踏上了成长之路。

多年来,我无数次捧读这本书,也无数次从书中汲取智慧。在我眼中,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真正的“大先生”。

生之本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体。他把培育“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时刻提醒教师:不是所有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思考教师工作,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你依恋孩子,离开他们就感到无法生活,只有在跟他们的接触中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的时候,孩子才会依恋你。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尤其是对于“发展暂时受阻的儿童”,教师应该付出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的细致和耐心。

学之师也。《给教师的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不妨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自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读书、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绘就了苏霍姆林斯基生命的底色。他对自己的要求极其严格,从担任校长起,就开始学习物理、数学、化学、地理、生物、历史,用3年时间自修了学校所有学科的教科书和重要的教学法参考书。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则,要不断关注与教学大纲有关的那些科学的最新成就和进展。苏霍姆林斯基是校长,更是所有学科的专家。他的博学善思,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行之极也。教科书不是学生世界的全部,世界才是学生真正的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是“活的源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思维课”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一个创举。他经常带着孩子去户外,以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作为“思想和语言的源头”,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体验世界,让孩子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学会欣赏、学会学习。他坚定地践行“让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迸发”,认为在劳动和活动时,手部动作与思维之间进行着不断传导:思维在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过程,而手似乎把各种细节和详情报告给思维,于是劳动就发展了智慧,教会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视野是宽广的,没有禁锢于“压缩在黑板上的世界”,而是关注“玻璃窗外动荡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是“大先生”,在我看来,他的“大”,大在其视界开阔,境界高远;大在其笃志博学,精益求精;大在其心中有信仰,眼中有学生;大在其脚踏实地,创新工作。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师报》2021年11月17日第9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