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这个职业的父母,孩子自杀率最高,抑郁几率是别人的三倍

前阵子,网上流传着一份据说是有关大学生自杀的调查报告。

里面有一项内容,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存在自杀意向的大学生里,父母从事的职业最多的居然是在大家印象里文化程度最高的教师行业。

很多人对于这个结果纷纷表示并不意外,并分享了自己作为教师子女的童年经历:

不允许插嘴控制欲强打压式的言论

在过往的一些心理学研究里,就有数据指出,教师子女往往是心理疾病高发的“重灾区”。

巧合的是,美国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研发现,教师经历的工作压力是一般成年人的两倍,出现抑郁症的几率是一般成年人的三倍。

害怕“失控”的老师们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老师是一份待遇好、福利好、既轻松又能够获得别人尊重的工作。

比如每年的寒暑假,就是大多数成年人梦寐以求的梦幻假期。

在知乎上,有一名抑郁症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感受:

责任心过重:害怕自己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担心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的学生;学校体制问题:经常性加班,但待遇极低。

对于旁观者来说,这位老师的这两项感受似乎更多地与个人心态有关,在我们求学的生涯里,也并不是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有那么强的责任心。

但如果从老师所处的职业环境来进行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这种心态的形成,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

首先,老师日常工作面对的,通常是一群缺乏自控力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更高的对于“失控”的恐惧;

其次,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更高的道德要求,他们的行为“瑕疵”更不被旁人所允许。

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一名老师的身上,通常会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控制欲强完美主义

这两种行为与认知模式,与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关联。

心理洁癖与心理问题

在轰动一时的“北大学生弑母案”里,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就是一名历史老师。

在吴谢宇舅舅的陈述里,姐姐是一个有心理洁癖的人。

所谓的心理洁癖,事实上,就是完美主义的一种表现。

根据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PaulHewitt)和戈登·弗莱特(GordonFlett)提出了“多维完美主义量表”,一个人的“心理洁癖”通常会有以下3方面的表现:

自我导向:认为自己需要扮演一个道德楷模,严格地要求自己;他人导向:要求他们也需要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与自己亲近的人;社会导向:认为别人一直在“督察”着自己,不能表现出任何负面的言行。

“心理洁癖”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好处”,认为自己能够百分百地控制自己的言行,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别人眼里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但事实上,这只是当事人的一种错觉,因为偶然的失控,很有可能就会让TA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完全的脱轨。

这也是为什么老师有更高的抑郁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大多数人似乎认为,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忽视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影响有多大。

对于老师来说,长期面对着的,是一群与TA社会角色不对等的学生,这实际上,是一份管理强度非常大的工作。

学生的行为、人身安全、学习成绩,都在老师的“管辖范围”之内。

可能对于旁观者来说,学生无论从体能或心智的成熟度上,都远远不如老师,管理起来不需要耗费那么大的精力。

但恰恰是由于两者并不是势均力敌的成年人,更容易滋长老师表现出来的控制欲。

控制型的父母,更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在大人的眼里,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一些不成熟的无理取闹。

这也是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

我们会觉得,约束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更加重要,用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而不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去感受与了解TA的内心。

换位思考,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心理能量的事情,毕竟以自我为中心,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的一种本能。

在家庭教育里,父母自身的权威意识越强,通常也会表现出对于孩子更强的控制欲。

而教师的身份,通常会加强一个人作为父母的权威感,因此,也更有可能会对孩子表现出更加极端的控制欲。

在一个高度控制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我们往往会无法体验到一种真实的童年生活,因为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没有人关心,作为一个孩子,TA真实的样子是怎样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也会有严重的自我疏离的表现,无法去感受自己真实的情绪,而是不断逃离的过程中持续的累积一些负面的感受,最后成为拒绝成为自己的成年人。

虽然这几年,原生家庭的话题不断地被讨论,对于一些孩子患有心理疾病的家庭来说,社会舆论常常也会成为一把刺在自己身上的利刃。

“孩子抑郁了,肯定是父母的错!”

“肯定是他的教育出问题了,孩子才会自杀的!”

这些声音,真的能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改变吗?

还是成为了给别人带来二次伤害的凶器呢?

的确,每一个人身上的问题,都有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

但每个原生家庭的问题,则可能是来自于一个不太健康的社会环境。

人是一种情境性的动物,别对人性期望太高,毕竟,在社会的洪流里,我们都可能是那80%身不由己的人(二八法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