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公司招聘时真的有“非985大学的简历直接扔”这样的潜规则吗?

现实也许比这个还要残酷。

明年,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明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千万,而作为对比,在几个有限的大公司里面,招聘人数一降再降。一方面毕业人数越来越多,一方面大公司就这么几家,现在又赶上了招聘数降低,985、211的大学简历,也得扔。

根据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互联网公司2022届校招岗位总数比去年缩减了15%-20%,薪酬没有明显增长。

时代不同了,这体现在大公司招聘上,就是内卷,更严重的内卷。

首先,互联网大厂的业务在今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缩水。以字节跳动为例,字节跳动的人员规模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每年都保持六成的人员增长,收入也在后两年翻番,而今年,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放缓至30%-40%左右,不到去年的一半。

至于原因,就是教培行业所带来的广告投放,以及疫情导致的线下实体消费不足。

曾经,教育是招聘市场的主力军。7月份的双减则粉碎了已有的在线教育公司业务的主要商业模式。2020年第四季度,仅单一招聘平台上的统计数据显示,包括兼职在内,整个教培行业招聘量将近100万个。

而现在,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接近为零。

在大部分岗位都被影响下的教培行业,这其中又有多少来自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当教培行业的从业者被迫挤进了别的行业,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新一轮的内卷。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互联网行业。

2017年,网易游戏员工仅仅只有7764人,到2020年,网易游戏员工规模翻了一倍,但游戏业务的净收入只增加了一半。

大公司要想算清楚这笔账,其实很简单,当招聘过多的人力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收益时,那么招聘便会放缓,自然招聘要求也就更为严苛。

美团在今年初本来还有一个六万人计划,相当于将美团的员工数量翻一倍,这批人原本会去往社区团购业务和B2B餐饮供应链业务,但很快随着禁止大平台倒贴钱挤压中小商贩,各大社区团购平台订单量都在不同程度下滑。

甚至于,原本负责招人的HR也难以找到工作。

我的一位HR朋友今年前前后后向50多家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HR岗位。他毕业于北京一所985、211高校,曾经在字节跳动与小米公司上班,一开始他只挑互联网大公司,到现在房地产、制造业的简历也投,但最终他收到的面试邀请寥寥无几。

另一位曾经参与部门面试的快手朋友告诉我,今年校招生基本上都是211和985本科学历,学校排名前十的研究生在面试运营岗,甚至还有985、211的人去应聘内容审核岗位,这些岗位接近体力活,没什么晋升空间,早前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去应聘的。

但现在,内卷到985、211高校的人也会去应聘。

如果说过去985、211高校毕业的人,几乎都能去大公司的话,那么今天则不同了,在比拼学历和学校的同时,还加入了更多维度的竞争。

例如,你的户籍地、父母家庭情况、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什么职位,以及你在实习期间所取得的成绩等等。

在一些专门卖实习公司岗位的中介机构里,想拿到一份大公司的实习岗位,收费甚至能够达到上万。

不会再有企业突飞猛进地去搞事情,突飞猛进地招人了。反过来说,那些曾经想凭着985和211这样的背景去到大公司的人,可能会更加困难。

今年,有可能是几家互联网大厂最大规模的一次校招。至于社招,则是愈发加剧内卷的一年。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学供需关系。当供大于求的时候,这意味着竞争会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公司也无法背锅。

这是结构上的问题,只能通过结构去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活力,从而转变供需失衡的结构问题。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