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中国·大家谈》节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总杜贤接受专访,为大家解读“医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杜贤谈到,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材为根。他认为教材是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载体和抓手,也是教育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他以黄家驷、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等大家编写《黄家驷外科学》为例,提到这本修订过8版的经典专著,体现出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宗旨,为外科学领域培养了40多位院士,大部分作者又成为了系列国家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卓越医学人才。
诸如此类的优秀教材还有很多,它们秉承创新理念,通过不断改良和精化,形成“精英打造精品、精品培养精英”的良性循环模式,充分体现了出版的“六传使命”,即传继医学历史、传承医学文明、传播医学文化、传授医学知识、传扬医学科技、传递医学信息。
他表示,百年未见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生活、学习和工作,大重构了社会、行业和个人,也促使整个出版行业进行反思和探索,推动了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出版转型,加快了教育改革、学术创新、科学普及和纸数融合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医学人文和工学理学的整合、融合和创新,推动了以教材建设为核心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思政体系的融合创新及高质量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26年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构建人卫数字教材、融合教材、网络课程、慕课课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及远程的教育,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战略基础,最终形成以“互联网+文化”为载体、以“互联网+教育”为渠道、以“互联网+健康”为目标的传统出版和新型出版深度融合纵深发展的新格局。
医学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离不开互联网医疗。杜贤认为“互联网+”的模式改变着知识的结构和医患的关系。临床有了互联网,可以使医疗更具生命力、影响力、感召力和时空穿透力。通过互联网,能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知识、思维、判断、治疗方案的优化和决策,也可以推进和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但互联网终究无法取代临床,同时,互联网时代也存在着信息安全的隐患,保护患者隐私需要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从国家信息安全角度考虑,作为出版领域、新闻领域、医疗领域在推进的时候要全方位地战略布局,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
最后,杜贤强调,医学的发展,应坚持“医学+X”的模式,单凭医学自身是很难发展的。他认为“医疗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完善、人文的融合而发展。随着和理科、工科、社科和管理学科交叉融合而创新。”此外,医学还要有温度,有人文,才能行稳而致远,才能够使人民获得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务和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