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弱者当自强 强者当不滥用其强
默城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针对“体育之效”的研究,发表了关于身体强弱的论述。他强调,体质的强弱不是天生所永久决定的,而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和努力改变。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因为生而弱而苦恼,也不要因生而强而傲娇,强弱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换的。
正所谓弱者在于自弱,强者在于自强。弱与强,很多时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而不是各种天生或客观条件。希望人们在思维意识层面重视强身健体,追求体育精神,真正用实际行动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百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呼吁,在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表面上看,这段论述是在说“体育之效”,但实际上适用于很多方面。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行业、什么样的社会,只有不信命,不认命,不甘于弱小,信奉努力,信奉奋斗,而非甘于现实,甘于普通,才是成为强者、成为主导。实现所谓的“逆天改命”,也不是虚妄。
弱者当自强,奋斗的人生最美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千百年来锤炼出来的真理。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其实,当一个又一个弱者成为强者后,如果滥用其强,不仅难掩“沦为至弱”的结局,也会给他人乃至社会带来沉重伤害和灾难。我们要看到,当今社会乃至国际上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强者滥用其强而导致的,造成的悲剧也比比皆是。强者“沦为至弱”的案例,也数不胜数,十八大以后落马的官员,历史上崛起而又衰弱的强国,都是典型。
所以,在一个良性的社会之中,不仅要弱者当自强,更要强者不滥用其强。如何实现这一点呢?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之中,其实也有答案,即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说白了,就是把实力搞强一点,把三观搞正一点。
只有弱者当自强,强者当不滥用其强,奋斗才有意义,文明才有价值。
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人生的长途跋涉如何变“失”为“得”
赵慕凡
人生,很难绕开得失二字。得失之间的取舍,更几乎贯穿于人生的所有关卡。往小处看,放学后你选择看课外书,就失去了逛街游玩的轻松惬意;你要欣赏日出的美景,就要牺牲睡眠选择早起,衣食住行的细枝末节中皆有得失。往大处说,人生的选择常常不是皆大欢喜,其间蕴含的得失取舍需要自己衡量判断。这其实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内涵的一部分。你的得失观,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路。
面临同一件事情,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得失判断。《吕氏春秋》里有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楚王打猎时,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手下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人遗弓,楚人得之,何必寻找呢?”
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说:“连人也应该去掉。失弓,得之,对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
同样的“楚王失弓”,手下看到了个人的失去,楚王看到了爱国主义。孔子看到了爱人,所以他能成为圣人;老子的眼界看到了人之外,故而他能融于自然。一个人的眼光和境界,决定了他看待问题的高度,而这种眼光往往又会反作用于为人处世的具体行动。或许,我们不能妄断“楚王失弓”中,各自看法孰高孰低。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学会看待事物有不同的角度,明白到视野不能固化、思想可以更开阔。
在“得”的追求中,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人生没有纯粹的“得”,也没有纯粹的“失”。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有失去才能有得到。今天我们坐在高考的考场中,高考之“得”来之不易,有的人会选择数年如一日的勤奋苦读,也免不了会有人贪图一时的轻松。人生的选择题,取舍皆从来在自己,但只有看得长远、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更多。让数十亿人吃饱饭的袁隆平,差点当了国家队队员和飞行员,但他最终选择了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这样的取舍间,让我们看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取舍。
得,并不是得利的得,而是得到的得。“失”中亦可寻到“得”。古人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就是为了教会我们培养起理性、豁达、辩证的得失观。今日之得并非人生永久之“得”,今日之失也并非不能东山再起。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会经历无数个关口。这些关卡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结果,而是能在荣耀中不失清醒、在悲伤中保持冷静的积极心态。只有怀着正向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能将它们举一反三地运用于人生长途跋涉的场场比拼中,彼时就能够转“劣”为“优”,变“失”为“得”。
得之,失之。人生之中周而复始。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界去看待、宽广的胸怀去容纳、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们才能将人生的路走得愈加宽广。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石佳
何为成熟的模样?瓜熟落蒂,羽翼丰满,草木鸟兽都有其定义的成熟模样。然而,对于我们而言,成熟的模样似乎并没有一个特定标准。
小时候的我,时常想着自己何时能长大,能变成成熟的大人模样。那时的我以为,长到十八岁便是成熟。上了大学才发现,我一个人连被罩都套不上,遇到问题总是想着找别人帮忙,我渐渐懂得,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成熟。
大学期间到韩国交换学习一年的经历,让我真正开始变得成熟。那是我第一次出国,面对语言不通的陌生环境,我用手比划着点餐吃饭,用简单的英语和韩国同学交流,学会了照顾生病的自己。
留学期间,我第一次尝试兼职打工。我应聘了便利店的工作,一周有三天时间要通宵打工。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每天早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赶着7:42分的地铁回学校;我还记得大风呼啸过后的冬日清晨,有好几位顾客给我送了温暖的饮料;我还记得结识了一位善良的姐姐,她喊我帮忙制作派对点心,并给我了很高的薪水。
那段兼职经历虽然辛苦,但我挣到了人生的第一笔收入,通过自己的努力攒到了旅游经费,也收获了许多爱与温暖。那时,我觉得经济独立是成熟的标志。
工作以来,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事,每天要与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交道。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调查报道时的手足无措,无功而返的失败经历。现在,我开始熟悉要如何突破,如何完成工作。我开始觉着能够妥善处理好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才能证明一个人成熟。
在工作中,我采访了许多人,发现他们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建树,而且能够通过自身成长带动他人发展。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镇的返乡大学生,了解到她用了近10年时间,改变自身前途,改变整个村,乃至整个镇的发展面貌。我发觉能够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一个人才算是真正成熟。
这些成熟的标准其实并不矛盾,它贯穿于每个人不同的成长时期。经济独立、能够应对困难,是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成熟象征;帮助他人、贡献价值,是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成熟标志。这些,也都是成熟的模样。
论生逢其时
黄帅
历史长河星汉灿烂,无数英雄人物留名其间。然而,并不是每个有志之士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功败垂成、含恨而终者,从来不绝于史书。能够生逢其时,获得合宜的机遇,对个人成就而言至关重要,反之亦然。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大量案例。
生逢其时,首先意味着个人的天赋与位置能够获得时代的垂青,进而获得特定的发展路径。刘邦生于草莽之间,本是一亭长,却因秦末乱世,赶上了风云际会的时代,最终在群雄之中胜出,奠定数百年的汉朝基业。朱元璋出身更加寒苦,若非遇上元末变局,恐怕只能和当时很多底层百姓一样颠沛流离,不可能造就非凡帝业。
其实,大到国运兴衰,小到个体命运,都离不开时代背景。13世纪初期的花剌子模国是中亚一霸,正处于强势上升期。但是,花剌子模国却生不逢时,遇到了同期更加强悍的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西征的铁骑下,花剌子模国被碾碎,一度强盛的大国短期内土崩瓦解。
具体到个体命运上,生不逢时的故事更加多见。且不说普通人,即便是古代帝王,也时常会有对时运的慨叹。南唐后主李煜若在太平年代,吟诗作赋,或能做个太平帝王。但是,生逢乱世,他只能沦为亡国之主,落寞地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末的崇祯帝,若论勤勉程度,实在不似亡国之君,但其能力无法应对明末积重难返的局面,最终只能吊死煤山。
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有些悲观。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也很难改变大的时代背景。但是,我们无疑可以努力在既有的基础上做到最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很多人理想中的人生轨迹。但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也不能忘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生逢其时是幸运的,但没能遇到适合自己的好环境,也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能够以平常心看待一时的困顿,未尝不是智慧的态度。尤其是我们年轻人,更不能以消极悲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艰难。
更何况,此时此刻,中国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年轻人面对的时代机遇非同寻常。中华民族正在努力接近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世界也逐渐看到中国的力量。虽然每个年轻人的起点不同,但追寻美好生活的目标是相似的。对多数年轻人而言,这是一个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执着地向前奔跑。
全国新高考Ⅱ卷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撇一捺 道尽人生感悟
杨鑫宇
时至今日,我依然依稀记得小学时上的第一堂书法课。那时,书法是小学的必修课程,正式的科目名称叫做“写字”,我用铅笔写字尚且歪歪扭扭,常让改作业的老师眉头紧皱,因此对这门课程自然带着几分抵触,觉得这是学校对我的刁难。然而,与我想象中不同:老师既没有直接让我们打开字帖提笔开练,也没有循着教材中的笔画顺序照本宣科,而是当场挥毫,用磁铁在黑板上贴出了“一”和“人”两个大字。
“这两个字,同学们都会写,一字只有一横,人字也不过是一撇一捺。但在书法里,一字这一横,从重转轻再转重,写出来不仅好看,也告诉我们有些事要举重若轻。再看人字,你们看我逆锋起笔,好像写得很累,但正是这里的‘藏锋’让这一撇有了分量,和顿笔的捺一起,让堂堂正正的‘人’能够立得住。”
时光对记忆反复冲刷,我已经无法担保以上有几分内容是老师的原话,当年幼小的我,也并不具备充分领会个中哲理的可能。但是,有一件事确凿无疑:老师的讲解,顿时将我对书法的抵触一扫而空,于我而言,写字从此不再是机械重复的劳动,而变成了一种让我接近智慧、获得成长的领悟。
或许实在是因为天分不足,小学6年,我终究没能练就一手好字。此后,能让我拿起毛笔的场合更是屈指可数。尽管我与书法渐行渐远,每当我感到困惑、迷茫时,书法老师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却常常在我的脑海中闪回萦绕。
中文的“一”,是最简单的文字。要写好这简单的一横,却需要举重若轻的心境和始终如一的用心。面对压力重重的逆境,只有做到举重若轻,不要太把眼下的困难当回事,才能化开心中郁结的焦虑,坦然迎接现实的挑战;而在幸福与满足的时刻,我们则更需要以始终如一的标准自我要求,牢记自己的初心与追求,如此方能有始有终。
相比之下,蕴藏在“人”字里的智慧无疑更加隽永。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看起来是退而不进,主动收起了自己的羽翼和锋芒。但是,“藏”与“退”从来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自我修炼,厚积薄发的人生过程。写罢一撇,捺以中锋起笔,映射着我们在人生中初露峥嵘的时刻,这时,确保自己走在不偏不倚的正道之上,远比追逐浮名虚利更加重要。顿笔处的停滞迂回,既可以理解为奋斗途中遇到的瓶颈与障碍,也可以理解为知天命后的沉淀与升华。缓缓出头的笔法,一方面告诫着我们:戒骄戒躁方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宽慰着我们:只要有积淀,时间自然会让我们等到出头的那天。
人生如字,字如人生。我从书法中生发出的领悟,既是授业恩师的传授点拨,也是我在成长中摸索而来的结果。无心看去,字只是字,笔画也只是笔画,但是,只要用心体会,一撇一捺,便可道尽人生感悟。
上海卷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创造时间的奇迹 需要沉淀而非等待
王钟的
路过昆明,兴致勃勃地前往花卉市场,相中了一对小木桩子,不到一手掌高,单个拳就能握下,光秃秃的毫无生机。店家说,泡在水里,开始几天换水勤些,就能慢慢长出叶子。
我不信,多年以来,经我之手死掉的植物,不说有一打,至少也有五六盆了。眼前这块死气沉沉的木头,带到北方的干燥环境供养,如果真如店家所言,岂不是“枯木逢春”?
尽管如此,我还是好奇小小的木桩里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反正价格也不贵,还比一般带土的盆景更容易携带,于是顺手买下带回了北京的家里。按照店家指示,我把它们放进浅浅的盆子,水不过指甲盖那么厚,快要蒸发殆尽时,就添一点水。就这样过了小半个月,我惊讶地发现,埋在树皮底下的芽,就像一场微型的火山喷发,一点一点顶开死皮,挤出一点嫩绿,再过几天,竟然抽出了叶子。
如今,过了大半年时间,小木桩子已经是小树的模样。我把它们放在玄关处,就像一对绿色的招财童子。没有土,没有肥,仅仅依靠一点水分滋养,它们居然活了过来。不过,相比刚抽出嫩芽时的惊艳,如今颇有些“枝繁叶茂”的它们,放在一众吊兰、万年青和干花之间,倒是有点泯然众人了。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养这对巴西木的经验,让我发现时间本身确实是狡黠的存在。我不知道,培养这么长的木桩,花匠要花费多长的时间,但在我们消费者眼里,最精彩的时光恐怕只是它长出新叶的半个月。那么,我们真的理解时间的沉淀吗?
那次去云南,本来是为了看雪山。与早些年相比,从山下看,玉龙雪山的积雪似乎更少了。这次终于下定决心买了索道票,与雪山来一场零距离接触。下了索道,气喘吁吁地爬到海拔4600米处,冰川近在眼前,甚至从脚下流淌而过,“雪山冰激凌”的厚实感依然让人感动。原来,从远处看到的黑色土层之下,埋藏着滚动的冰河,站在烈烈山风之中,仿佛能听到它们碎裂的声音。这声音终将迈过高山,跨过长河,随着融化的冰水,一路奔流到海。我才明白过来,千万年来时间积蓄的力量,真的不能看轻了。
总有人觉得,别人运气好,一次尝试就轻松成功,做起事情毫不费力。我想,也许这是因为没有看到埋藏在小木桩底下的蓬勃之力,也没有走近看清冰川之下的汹涌澎湃。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究竟是花更多时间用于积蓄实力、储备能量,还是花更多时间用于外表的装扮,取决于自己,最终的结果也要由自己吞下。
投资领域有句名言:要善于做“时间的朋友”。站在时间的河流中央,我们抚今追昔,我们畅想未来。与时间相处,我们不仅要多一点耐心,更要多一点深沉的探究心。要知道,无所作为的等待,再长的“沉淀”也无济于事;厚积薄发的辉煌,也许在一瞬间,也许在一辈子,但时间终究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向上的理想是条崎岖负重的路
白毅鹏
理想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回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推石上山的场景。那是一条向上的道路,石头随时有滑坠的危险,百经磨砺的强韧身躯吃力地顶着偌大的石块,一股带有压迫性的力量迎面袭来。屏住呼吸、聆听心跳,在这片巨大的想象空间中,我仿佛可以找到对人生和理想的所有隐喻。
我对理想秉持的感性认知,早已被加缪的妙笔描述殆尽。这幅画面之所以会和我的理想产生某种隐秘关联,原因在于理想需要不断地确认、反复地推动、持续地打磨,回首这个过程,你会发现你奔赴理想的身姿,是多么的优美、动人和惊艳。
我们的理想随着时间日渐成型,时间也在以它的方式赋予理想以韧性和品质。在我看来,理想是对人生目标的不断勾勒。在理想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你所经历、感悟与投入的岁月,其实早已为人生埋下源源不绝的伏笔,照亮你的前路,丰满你的生命。
以我自己为例吧。我在上高中时,虽然知道自己大概会从事文科领域的工作,但从未想过如今会码字为生,将其作为一份职业,日复一日地投入其中。当我上大学后,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铅字文章时,仿佛有一种力量在我心中向内生长,这给予了我信心和暗示,也悄然锚定了我的志趣所向。
理想是对自我的锤炼和磨砺——我清晰记得,在盲投作品的过程中,写作与其说是靠想象力和成就感驱动,不如说更像一桩“体力活”。正如作家杜鲁门·卡波蒂在接受采访所说的:“多写是唯一的利器。”要让稿件在报纸上发表,我需要不断锤炼文字,适应文体约束,把生猛表达欲收束到既定的文本框架之内。投递文章后,等候编辑“翻牌”是一场漫长的期待,等来的还很有可能是一大串打击性的意见。在此期间,我不止一次体会了海投不中、石沉大海的落寞与挫败,但最终总是重新振作、再度动笔。我想,如果没能在这个阶段扛下来,我的理想恐怕早已被雨打风吹去。
理想的成型与实现,本身就像在崎岖的道路上负重登山。具备一定的基础,寻得适宜的方法,择定可行的路径,才能让渐具雏形的理想得以实现。在这条路上,踏出的每一步,都能让人感受到理想的激越人心之处,催促你不断地把全副身心射向理想的靶心。即便阶段性的理想已经实现,我们仍需要不断地调整姿势,走出“舒适区”,寻找理想的更高阶段。在人生的终极目标变得愈加清晰的过程中,理想为我们提供的是宽厚博大的人生滋养。它让我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坚定前行的方向,而不是在原地踉跄打转,蹉跎时光。
2001高考作文试题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义,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的,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勇武,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常闻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
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