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级

高收入阶层家庭教育的优势其实不在于钱!看看这份3000万词汇倡议

双减之后,有的家长就说,以后有钱人家的孩子会更优秀,普通的孩子会更普通。

这话也对也不对,家庭条件的确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两种家庭之间核心的差别,可能不在于金钱的持有量,而在于父母和孩子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词汇量。

别不信,这是有具体研究数据的:

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量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差异;3岁孩子能够掌握的词汇量,脑力劳动者家庭的能达到1116个,而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则只有525个,相差将近一倍。

类比一下,一个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留守儿童,和一个父母都是高知的中产家庭,每天跟孩子说的话差别会有多少?

3000万的词汇环境的差距,这在孩子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会有多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每分钟可以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而孩子身边人对他的语言刺激,就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最好的教育资源。

要知道,语言可不仅关乎语文成绩,它是会影响孩子的逻辑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还有研究表明,孩子生命早期的语言环境,能够预测他日后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

父母的语言才是不同阶层父母差别的核心,这和金钱可以是无关的。它可以塑造孩子的大脑,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普通家庭,也就看到了阶层壁垒该如何打破的秘密。

也是基于这一点,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提出了一个“3000万词汇倡议”,倡导家长们在孩子生命早期,父母们多跟孩子交流,丰富自己日常生活中词汇的运用,让孩子拥有更多语言学习素材。

其实,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很长,横跨整个0-6岁:

一岁左右,孩子可以简单发出一个音节,会叫“爸爸”、“妈妈”,可以听懂大人的一些指令;

两岁左右,孩子的词汇量能达到200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词汇孩子比较熟悉,能说两到三个词语组成的句子;

(两岁零六个月的孩子和妈妈玩成语接龙)

两岁半左右,孩子词汇量能达到400-500个,对一些非实体词更加理解,比如“昨天”、“今天”,可以分清楚“我”、“你”等代词概念,还会开始喜欢问“哪里”,能够掌握“大小”等概念;

……

这是婴幼儿一个大致的发展规律,当然,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是非常大的。

就像前面图片里的这个小孩儿,两岁半左右就可以和妈妈玩正儿八经的成语接龙,能玩两分钟以上,他掌握的词汇有成竹在胸-胸怀磊落-落井下石-石破天惊-惊天动地-地大物博-博览群书;还有后继无人-人杰地灵-灵机一动-动荡不安-安闲自在-在所不惜-惜字如金,接到金字孩子想不起来,妈妈提示“一只脚站立”,孩子马上反应过来:金鸡独立!

听了提示可以想起来,这说明孩子不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更可怕的是,孩子能够在顺利接上龙,这说明孩子掌握的成语量远远不止说出来的这些词!

同样是两岁,别人家孩子都能成语接龙了,而自己家孩子还只想着耍赖要玩具,这么一想,差别真的太大了。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如何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又如何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呢?

答案很简单,多读书读绘本。

读书,是为了跳出日常生活场景,让孩子接触更多东西。我们在给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主题,这就会引导父母们不自觉得说出很多平时不太会提到的词汇,比如读有关下水道的绘本,孩子就会学习到什么叫污水、什么叫管道……

其次,在读书过程中,爸爸妈妈会不自觉得把自己的语言调整到一个书面语形式,蹦出一些高级词汇来,也会根据画面细节,绞尽脑汁编出更多情景来,比如说,天空很蓝,一直说很蓝,你会想着改变一下,然后会想到蔚蓝、湛蓝、还有晴朗、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等等等等,这些词汇家长们脑子里也有,只是平时不会想这把它调动出来。

另外,在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识字认字,然后采用分类联想的方式,把一系列词串联起来。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总想着用“宝宝话”去迁就孩子,相反,我们要像和大人说话一样和孩子交流。我们要相信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同一个情境中,很多词汇你不用解释,孩子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做出大致的判断,如果孩子不懂,他也会提出疑问,我们就去帮他解答,这是最直观的学习词汇的方式了。这样,孩子才会在不经意间,说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话来。即使有理解错误的时候,当孩子使用这个词时,我们再去纠正,这样孩子也可以记得更牢。

当然,多带宝宝接触新鲜事物,多和宝宝说话、引导宝宝自己说话等,这些也都是培养宝宝语言能力的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