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奇葩”试卷竟出自小学生之手? 看到答案后, 教师啼笑皆非

在学生时代,不论是考试还是作业,总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答案。而这些答案也总会闹出不少笑话来,总会让人时刻想起。而现在虽说教育部对小学实行了“减负”政策,但是课后大量的习题导致小学生苦不堪言。

其中,有些小学生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玩游戏、看动画片,便开始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对待习题开始以“糊弄”为主,认真为辅,能省则省,做到快速完成习题。

但是,作业快速完成导致的结果则是,答案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并且细细品读之后发现,这答案写的还挺有道理。

但是小学生喜欢耍小聪明,并且还能把小聪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但是作为教师,每每看到这样的试卷也是无法多说什么。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学生的“奇葩试卷。”

小学生试卷走红,教师看了哭笑不得

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学生们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了解到各色新闻,并且通过手机也能了解到各种有趣的段子。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会通过“创新”,把他所看到有趣的事情编写为自己的答案。

但是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的答案如此丰富,但是教师在这些答案中却怎么也找不到一个“正确答案”。而有些答案也是很贴近生活的,例如下面这张图片。

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学生在生活中的支付方式大多被微信和支付宝所占领了,也难怪在数学试卷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相对于看拼音写词语以及将词语连成句子这类题目,也是小学一至三年级常常练习的题目。而这类题目则考察的学生的拼音认读是否扎实。

但是,这位学生对于拼音的拼读可能有着独到的见解,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出拼读后的词语。而将词语连成句子的题目,好像句子中出现了“你”、“吗”,他就自动的把它们变成了“你妈”。可见在学生眼中,妈妈是第一重要的。

而下面这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连老师都对他佩服不已。对于简答题的作答,更是把无厘头发挥的不亦乐乎。每道题都有着他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看到第二题,很难不想象这位学生的爸爸是个“酒友”。

在看到下面这张试卷,像不像在学生时代你,在做试卷时,即使不会也硬要把空白填满。虽然这位学生把空白填满了,但还是荣获了罚抄写的“大奖”。

总之,从学生们各种“奇葩”试卷中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并且一时的投机取巧终会酿成大错。

教师家长适当引导 发现问题“药到病除”

综上所述,试卷“奇葩”等的一系列问题,终归是学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生产生“懒惰”的心理。那学生如果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该怎么办呢?

“奇葩”试卷问题一,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够扎实。现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那到将来后果则不堪设想。所以作为家长要时刻告诉孩子,知识不在于多,在于精。要把所学的知识扎实、记牢。

“奇葩”试卷问题二,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其实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家长总是怕学生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总会为学生准备大量的习题。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剩余的休息时间。

作为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抽查。这样不仅能查缺补漏,还能有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多休息,多放松,这样学习效果也有很大提升。

“奇葩”试卷问题三,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学生之所以不端正学习态度其实是有一些原因的。首先,在学校内,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时刻夸赞孩子,不可过分批评。

其次,家长在为学生准备一些试卷时,要做到随时准备随时检查。否则时间久了,学生会认为即使做完家长也不会检查,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为后续学生完成作业或者是试卷都会有影响。

最后,有些学生这样做也可能是想获得家长的关注。这是因为家长的工作较为繁忙,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每天早出晚归,与学生见面的时间也少。所以学生可能会采取这种方式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家校合一勤沟通,养成学生好习惯

所以,不论是学生学习不扎实也好,还是学生想要寻求关注也罢,这些都应该是家长与教师时刻关注的。

首先,学校方面,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不论是作业的检查情况还是平时考试,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改并且通过语言来制止学生的错误。

而且,在班级中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试卷中以及习题中的错误。并通过一些方法来引导学生改正此类错误。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要时刻关注,做到一视同仁。

其次,家庭方面,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不可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活。此外,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正视作业、正视习题,不可含糊其辞。

笔者寄语:

小学生试卷走红,答案令人“无奈”,教师看了哭笑不得。作为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做到积极引导,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学生更应该认真听讲,将学习的知识扎实记牢。

今日话题:你对小学生的“奇葩”试卷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