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次上岸的小王同学!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毕业生身份对考编到底有多重要,以及如何规避误区!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应届毕业生考编最大的优势是竞争压力比社会人员要小得多,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个考试圈的人都很清楚。考编这件事,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还是军队文职、国企招聘等等,毕业生招考比例占据绝对优势,社会人员能报的岗位竞争比都是成倍、成十倍的增加。我自己是计算机类专业,在毕业那年参加的七次考试里,竞争比最高是94:1,最低是18:1,当然,有些考试没有公开竞争比,就没法计算了。而到了2021年4月份辞职之后,我又参加了好几次事业单位考试,竞争比基本都是两三百比一。下半年上班后,又关注了下2022年度公务员考试的行情,国考基本上只有国税系统能报,差不多的城市竞争比300:1朝上走,江苏省考关注了个徐州的岗位,也是188:1,行情与毕业季相比真是天差地别。
第二点,就是进入体制内,宜早不宜晚,因为我国自古以来都比较看中资历,所以早早进入体制内,相较晚进入的,在提拔上有理论上的优势,当然这只是从常规层面上说,不排除有大器晚成的,也不是说进来早了就都能飞黄腾达,大部分人也都没有当大官的命,更多的就是稳稳定定工作一辈子,所以这一点倒也不必过于在意。但是对于有强烈政治抱负的同学,宜早不宜晚,最好是在毕业那年就上岸。
第三点,就是压力小、时间多。虽然现在大学生内卷愈发严重,大家也都叫苦不迭,但终究是还没踏上社会,还没有独立生活,还处在人生相对压力小、自由时间多的阶段,要知道大学卷,社会更卷,大学痛苦,社会更痛苦,所以在还是毕业生的时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相对小的心理压力去复习。到了变成社会人员的时候,在职备考的一边要应付工作,一边还要学习,很累,辞职备考的,时间倒是充裕,但是心理压力可能会很大,断了收入,还要顶得住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议论。我自己就是裸辞备考的,个人性格倒是不太在乎别人议论,自己决定的事情就好好去做,但是断了收入确实会有点焦虑,省吃俭用,出去考试一次也会花很多钱,每次都肉疼。
最后,说一下毕业生容易进入的误区,因为还没有进入社会,大部分毕业生心理预期都很高,考试的时候报岗位都是哪个看起来牛逼就报哪个,结果动不动就报到了竞争比大几百的岗位,疯狂内卷,最后也没上岸。我自己曾经就有这样的心理,所以深知这种心理的危害,毕业季的时候自以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而工作之后会发现自己一无所知,自我认知也是有很大偏差的,一份工作的好坏是多个维度的,不是简单的收入多高或者多有面子就能概括的,而是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节奏、单位风气等等多方面决定的,而且各方面所占比重几乎是无法量化的,是必须亲身实践,在生活中慢慢感受到的。要记住,人不是二进制的电子器件,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总结一下,在考编中,毕业生最重要的优势是选择多,竞争压力相比社会人员更小,且心理负担小,有充裕的时间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有强烈政治抱负的同学,早早进入体制内更有利于提拔,去施展政治抱负。毕业生的劣势就是很容易有过高的期待,有过高的期待就容易陷入内卷的怪圈,最后成为内卷的牺牲品,真正合理的报考是毕业季参加多次考试,从好的岗位到一般的岗位,从好的城市到老家小县城,都要报考,合理分布,更有利于上岸,而不是一股脑全部冲向看上去“很好”的岗位或城市,那些也仅仅是看上去很好,并不一定真的适合你。
本期完,希望大家能好好利用毕业生身份,成功上岸,在此我再提醒一句,毕业生身份是包括毕业那年和毕业后两年,一共是三年时间,不要浪费!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经历下的个人观点,赞同的不要笃信,不赞同的求同存异,大家和谐交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