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双减政策下, 文化水平低的父母, 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

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双减政策下,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应该如何辅导孩子写作业?

在我们小时候,英语是从初一开始学的,只有有文化、见识高的父母,才会在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报相对昂贵的英语班,让他走在其他孩子的前面。

可是现在的孩子,英语是从胎教和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强行灌输的。

虽然我不太清楚,英语这玩意儿学好了到底有没有用?因为在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未曾离开国土一步,忠实地守候在这片黄土地上繁衍生息。而且,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一门其他国家的语言,这固然是当前学习“先进文化”和“前沿科学”的刚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挤占、影响了孩子们学习国文的时间和精力。

更何况,英语学科的大幅度提前和普及,对于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来说:

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费劲了!

01 焦虑。

你们想想,当“双减政策”落地,中小学生的父母最害怕的是什么?

当然了,那些高学历、高学识的家庭,肯定不会因为给孩子辅导作业而发愁。

但是在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20年12月底:

约5.10亿农村人口,依然占据着14.12亿总人口的36%;

每十万人中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只有15467人,约占15%;

而有能力辅导中小学生,每十万人中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只有65062人,约占65%。

也就是说,大约有35%的人,除去在校学生和退休老人,预计也至少有5%,这些人如果不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想要在结婚生子以后辅导好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的课业,无疑是困难重重的。

可想而知,在“双减”以前,文化水平低的父母,必然是送孩子进校外补习班的“生力军”。

因为他们不会呀,说一千道一万,任凭相关部门摆出再高深的大道理,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父母一是没学过孩子在读的课程,二是没有能力在孩子写作业时助其一臂之力,所以就不得不借助教培机构的辅助力量,心甘情愿地掏出高价学费,就是想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求人、不落伍。

最起码,将来的文化水平要比父母高才行。

在前些年,教培机构正是抓住了这些有“补习刚需”的家长的心态,尽快将这些售课订单拿下,然后以此作为典型,再施以狂轰滥炸般的营销攻势,挑拨起其他家长的嫉妒心、功利心和攀比心,这门生意就算是做成了!

对于这些父母学历低,但是肯投入的孩子的成绩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也会引发其他学生家长的心理不平衡:

“优等生”的父母会想:我每天辅导孩子这么累,效果又不好,还整天吵得鸡飞狗跳,还不如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去提分!

“中等生”的父母会想:两个孩子原先的成绩差不多,现在他家孩子补习了,我家孩子要是不参加,将来就会落后于人!

“差等生”的父母会想:原来在校外补课真的能给孩子提分,那么我也花钱算了,多花点钱,然后帮孩子多提点分!

如此一波又一波的教育焦虑和攀比心态,弥漫在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里,让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感觉不堪重负。

02 态度。

可不是吗?

当这些5%左右的,文化水平较低、性格脾气暴躁的学生家长,因为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而选择了校外补习班,或是诸如小饭桌、私塾和作业辅导班这样的“变种教培”,有无数父母和家庭都遭受了波及。

然而,不管你情不情愿,有没有钱,在前些年里,校外培训班和兴趣班,都是在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里最频繁提起的话题。

你给孩子报了几个补习班,孩子有没有厌学情绪?

有没有好的数学班推荐一下,没效果能不能随时退钱?

怎么报了班、请了老师,孩子的成绩还是没起色?

像这样的话题,每天都在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口口相传”,直到“双减政策”落地,将大多数学科类补习班都“打回了原形”,一时间树倒猢狲散,堵门的堵门、跑路的跑路,转型的转型,只剩下成千上万的,站在原地瞠目结合不知道怎么办的家长。

然后,最开始那些掀起“补习班热潮”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又再一次浮出了水面。

原来,“只有双减以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说得不仅仅是教培机构,还有这些困惑迷茫的家长们。

以前谁也没想到,在中小学校门口“繁荣昌盛”的校外补习班,竟然会在一夜之间萧条零落,但是在“双减”以后,高学历、高收入的家庭,固然可以选择自行辅导或是花费聘请“一对一家教”,那么那些家境普通,负担不起超级昂贵的家教费用,自己又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又该将如何安放那一颗,因为爱子心切而焦虑惶恐的心呢?

一般说来,学历低的家长有两种:

一种是抱着“虽然我不会,但是你要比我强”的想法,比较重视教育的家长;

一种是抱着“我没上几天学照样赚了大钱,读书有什么用”的想法,根本不重视教育的家长。

不难想象,重视教育的父母,尽管在具体的科目和题目上无能为力,但可以在照顾好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孩子背诵和听写课文,对照辅导材料的答案,仔细批改孩子的课外练习……诸如此类,都是哪怕你学历再低甚至是目不识丁,都可以在孩子长达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能力。

而那些自以为赚了钱就没必要读书升学,对待孩子的学业也不甚认真的家长,即便是有能力,恐怕也不会多看孩子的作业和试卷一眼,在他们的心目中:

辅导孩子学习那是老师的责任,和家长有什么关系!

03 兴趣。

但其实在中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在校时间只占三分之一,而其他三分之二的时间,则需要由家长来陪伴和督促。

很多家长以为,陪伴孩子就是给孩子教新题、改错题。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在家里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休息娱乐,基本只够专注学习两三个小时,就必须要尽早睡觉了。所以作为家长,对自身学历和知识的运用,其实少得可怜。

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感上陪护,在空间上陪伴。

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可以这么想:

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不会觉得,家长对自己的学业和生活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只要在旁边盯着学习,最起码孩子不敢随意拿起手机和漫画,偷偷在书本下面“装样子”;

只要每天操心检查作业,就算不知道对错,但总能分清楚书写是否工整,态度是否端正。

其实对于“陪孩子写作业”,有这3点好处就足够了。

毕竟在“双减政策”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不允许老师给学生家长布置“批改作业”的任务。既然教育部门将签字和批改的责任收归到了学校老师的手里,作为家长,尤其是学历文化较低的家长,刚好可以落得个清闲,名正言顺地“只陪伴、不辅导”了。

说实话,别看有些高学历的父母和家庭,在孩子的学习上煞费苦心、大力投资,又是给孩子报班,又是给孩子特训的,其实辅导效果极其有限,非但如此,很多孩子,即便是教师家庭的孩子,都难免会有“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

因为这些父母自己会学习,也懂学习,还懂教育,结果就从一到终地在孩子身上瞎使力气,什么胎教早教、英语奥数、游泳篮球,只要是力所能及,用投入时间和疯狂氪金能够换来的教育资源,全都一股脑儿地在孩子身上“做实验”。

结果呢,孩子的成绩或许在一开始有所起色,但是很快,就会因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逐渐消退,一天一天地此消彼长,逐渐从学霸行列堕落到学渣队伍里去。

这就说明,家庭教育想要对孩子的学业产生积极影响,最关键的就是营造氛围、培养习惯和端正态度。反倒是父母学历水平的高低,实在是可以忽略的因素。

你就是水平再高,能代替孩子写作业、考试吗?

就算你的英语水平再高,能给孩子换一双能听懂英语的耳朵吗?

哪怕你是孩子的任课老师,能够保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依我看,一个孩子到底爱不爱学习,能不能考到班上前几名,是否能考上清华北大,其实和父母关系不大,却又息息相关。

我说“关系不大”,是因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能够在自己的学业中沉浸、坚持和感悟的,只能是孩子自己,而与父母在身边焦虑烦躁、大呼小叫无关;而我说“息息相关”,这是因为一个学霸同学的养成,既离不开父母营造的温馨环境,也离不开父母日复一日的引导督促,更离不开父母在孩子走入歧途时的拉帮提携。

总之一句话,父母可以没文化、没学历、没水平,但不能不懂得关爱、尊重和体谅孩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