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千里“寻亲”路,教育大课堂

写在前面

寒梅已作东风信,又是大地吐翠时。“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已进入第5个年头,经过教育洗礼,全军部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练兵备战的导向更加鲜明,清朗和谐的风气更加纯正……三军将士使命在肩、砥砺奋进,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5年来,主题不变、频道不换,在“传承”与“担当”的正向引导里、在“外融”向“内化”的渐进过程中,教育理念探索更新、教育内容不断优化、教育方式积极创新、教育成效稳步提升。

官兵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主题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广大官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内在积极性的调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层官兵既是主题教育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主题教育的推动者、评判者。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新年伊始,我们将以“指导员的视角”,梳理基层部队开展主题教育的经验、收获和启示。本版从今天起,以“特别推荐”的形式,推出“来自指导员的主题教育手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并欢迎踊跃投稿。

——主持人磊峰

“战争年代,杨文华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我们一定要继承英雄遗志,赓续光荣传统,把‘铁心跟党、万难不屈、精准善战、锐意进取’的连魂熔铸到血脉之中。”前几天,连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认亲”仪式,官兵们走进荣誉室,聆听战斗英雄杨文华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现场气氛热烈。目睹这一幕,我倍感欣慰。

去年,我们在梳理战斗英雄主要事迹时发现,连史上有一名叫杨文华的战斗英雄,个人信息登记模糊,除了知道他是战斗英雄外,没有更多其他文字表述。

客观上讲,连队历经十几次整编,不少史料都在更新换代中变得模糊。那一刻,我还是深感自责:除了英雄姓名,我们还应该记住什么?

杨文华什么时候参军入伍?参加过哪些战斗?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段时间,一连串问号敲击着我的内心。

“老一辈战斗英雄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他们的牺牲奉献不容遗忘!”经过连队党支部研究,我们决定将“寻找战斗英雄杨文华”作为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发动全连官兵参与到寻找英雄中来。

一场特殊的“寻亲”活动就此展开。有的官兵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寻找线索,有的官兵请各地的战友及热心人提供帮助,有的官兵仔细挖掘整理与英雄有关的档案和军史资料……

随着寻访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官兵深刻认识到:作为“神炮连”的一员,自己和杨文华如此之近,却又那么遥远!

寻找杨文华的过程,也是对红色基因的接力传承。我们组织“寻亲”活动,不仅是在寻找一位战斗英雄,更是在坚定一种信仰;不仅是让老英雄回归,更是为了让年轻的官兵们知道连队从哪里来,将来又要到哪里去。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通过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寻亲”活动有了重大突破。我们在网络上发现一条重要线索——一名远在兰州的离休干部叫杨文华,其相关经历与连史上记载的战斗英雄杨文华的一些战斗历程非常相似。

连队迅速与其所在单位取得联系,并初步确定他就是大家苦苦寻找的老英雄。然而遗憾的是,杨文华已于2018年9月离世。得知此消息,官兵们很是痛惜。

英雄无言,历史有痕。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杨文华的英雄事迹,我利用休假时间,带上班长李先能奔赴兰州,搜集核实杨文华的英雄事迹。

随着寻访的深入,杨文华的英雄形象也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他不愧为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任战士、班长、政治指导员等职。1948年在瓦子街战役中作战勇猛,先后立大功2次;1950年被评为“战斗模范”,并出席了第一军“英模大会”。战争年代的生死拼杀,使他身上负伤10多处,头部一直残留着两枚弹片……

班长李先能被老英雄深藏功名、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忠诚品格深深打动,他动情地说:“作为老英雄的传人,我一定要当好‘军中之母’,尽好班长之责,把全班战士带好,把打仗本领练过硬。”

寻访归来,我们趁热打铁把千里“寻亲”的历程搬进主题教育课堂,参与寻访的官兵纷纷上台讲述老英雄的光辉事迹,分享“寻亲”路上的所见所闻。上等兵梁其胜听后激动地说:“在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伟大征程上,每一名官兵都能成为英雄。作为年轻一代,我一定在本职岗位上书写属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新篇章。”

为了更好地学习杨文华的英雄事迹,我在连队开展了“学英雄事迹、当打赢标兵”岗位练兵实践活动,引导官兵回溯英雄先辈峥嵘岁月里的血性豪情,传承英雄精神,矢志强军、精武强能,当好新时代英雄传人。

一次跨越千里的“寻亲”之旅,成为赓续红色基因、锻造红色传人的生动课堂。

海训中,下士李钟鸣克服恶劣天候的不利影响,每天战风搏浪,手臂、背部晒脱了皮,钻心地疼。可他却对我和战友们说:“不掉几层皮,练不出真本领,与英雄先辈的战场拼杀相比,这算不了什么!”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攻克了一个个训练难关,被旅评为“海训先进个人”。

前不久,营里组织体能比武,上等兵刘杰伟打破单杠一练习纪录。他动情地说:“我手掌磨出的厚厚老茧,与老英雄杨文华身上的10多处伤痕相比,不值得一提!”官兵们纷纷表示,一定把连队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告慰英雄先辈。

(本报记者张磊峰、陈典宏通讯员钟志光整理)

官兵恳谈

“非典型”的典型意义

■第74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敬斌

千里“寻亲”,追根溯魂,既无讲桌,也没有授课人,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典型的课堂、一种典型的教育组织方式,可官兵却恰恰在这场“非典型”教育中,深刻体悟到英雄的赤胆忠诚,心灵受到启迪、思想受到激励、精神受到洗礼,从而使教育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整个过程看似“无心插柳”,实则匠心独运,希望这样不拘一格的教育课堂越多越好。

细节最能打动人心

■第82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陈成

每一个红色历史片段背后,无不蕴藏着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诚然,这些红色历史因为年代久远变得逐渐模糊,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细心地整理,才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主题教育时,决不能流于表面、浅尝辄止,而是要动员广大官兵善于挖掘红色历史的细节,引导官兵在回溯光荣历史、聆听感人事迹中净化心灵、触动灵魂。

从历史深处寻找现实答案

■海军陆战队某旅政治指导员张震

在战火硝烟中凝结而成的红色历史,是无数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用热血与生命书写出来的。“除了英雄姓名,我们还应该记住什么?”正如指导员余慧繁的扪心自问,每名官兵都该问问自己:和平岁月,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该如何赓续光荣传统,肩负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任务?

答案在强军征途,也在历史深处。这要求我们,必须用活用好红色资源,那里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