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985大学教授儿子勉强上二本,下岗夫妻孩子班级第一!说明什么?

无意间刷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某知名985大学教授谈孩子的教育,大意如下:我是教授,我希望我的儿子出类拔萃,后来高考,儿子勉强考上二本;我邻居那一家,父母都下岗了,天天在家“搓麻”,不找工作,他们儿子读高中,在家做功课只有床头柜让他做,因为只有一个桌子,是专门用来“搓麻”的,他们从来不管孩子,可是孩子经常考班级第一,父母受老师表扬的次数太多,都有些烦了。

这位985大学教授表示,在孩子是否成龙成凤的问题上,自己是教育虚无主义者,但是教育有一件事情要抓住不放,教他做人,教他做君子。

1)

行为主义的创建者约翰·布鲁德斯·华生在自己的著作《行为主义》中写道:“给我12个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

这是典型的教育环境决定论,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教育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环境中成长,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孩子就会变成不同类型的人,甚至可以变成不同职业的人。

按照这个理论,教授家的孩子,不说成绩一定优秀,但绝对不会太差,毕竟教授对孩子的教育肯定非常重视;而天天“搓麻”的家庭,一定培养不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

然而现实案例摆在那里,985大学教授家的孩子勉强考上二本;对孩子不管不问、就知道跟“牌友”玩耍的家庭,却出了一个经常考班级第一的孩子。教育环境决定论显然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相反,该现象的出现,是对教育环境决定论的彻底否定。

我们需要承认,环境对个体的成长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过影响个体成长的因素不是只有环境,还有遗传因素、心理素质、意志力、性格等。有些孩子,意志力和自我驱动力都很强,脑子也很聪明,周边的恶劣环境很难影响到他们,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很好,家长也很重视他们的学习,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资质,真的是没有办法。

2)

不少人认为,正是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并没有让孩子变得优秀,于是教授认同“教育虚无主义”,这种说法太过简单了。

从字面上理解,教育虚无主义是“教育什么都没有”。应该讲,教授认同教育虚无主义,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学习成绩上不来;一方面是因为当下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如今的教育,部分程度是脱离社会生活基础的,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不见得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算顶尖,可是对生活很敏感,把控时局的能力很强,他们离开校园后很快在社会中学到新的生存技能。

另外,在现行教育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创新能力较弱、缺乏个性,教育变得令人失望和怀疑,所以有一部分人开始相信教育虚无主义的论断。

我们当然不能让教育走向虚无主义,可是教育极其复杂,一个看似很小的改革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变动,在兼顾效率和公平之下,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相信教育实用主义,远离教育虚无主义,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3)

回到案例本身,985大学教授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名校大学生;成绩优秀的孩子,并非都出身教育环境优良的家庭,我们能不能以此判定教育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很小呢?笔者倒觉得,个别案例不能代表全部,如果我们对身边发生的诸多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就会发现,优良的教育环境,更容易帮助孩子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概率的问题,家庭教育环境很好的学生,出现学渣的概率小,出现学霸的概率大;家庭教育环境不好的学生,出现学渣的概率大,出现学霸的概率小。人们总喜欢在个别特殊案例上投入关注度,因此造成了一些误会:认为教育环境对个体成长没有实质性影响。

话说回来,考上二本不代表孩子就不优秀,成绩班级第一也不代表就会一直优秀下去,社会变化快,说不定几年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呢?总之,我非常赞同教授说的这些话:教育有一件事情要抓住不放,教他做人,教他做君子。

今日话题:你觉得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影响?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