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特殊”的老师
照顾一群“特殊”的学生
日前
2021“感动龙江”年度人物(群体)
名单揭晓
她,获此殊荣
她就是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学生教师隋秋。
2004年参加工作至今,隋秋已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一线工作了18个年头。18年如一日的坚守,她用青春和汗水带给特殊儿童最真挚的爱,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用爱播撒智慧种子
有人说,每一个智障的孩子,都是上帝的笔误。也有人说,上帝关掉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隋秋,就是他们的“开窗人”。
因为心智上的差距,智障孩子在心理上、行为上与常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当中有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的拒绝与外界沟通,甚至还有的存在自残等暴力倾向。
隋秋在台上讲课,下面坐着的孩子有的眼睛看着别处发呆,有的会突然站起来乱跑,有的大声说着常人听不懂的话……隋秋几乎每分钟都会强调一下纪律,可没多一会儿,一个孩子就尿了裤子。
在记者看来,隋秋没能完整上出一节“好课”,课堂上总是无法安静,总是有意外发生。可反观隋秋,她似乎没有任何脾气,始终温言软语,孩子便在裤子上,她就为他们清洗;闹情绪的,她不厌其烦地和他们拥抱、谈心;生活困难的,她还会从家里给他们带来吃的穿的用的……
隋秋认为,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教会他们如何正常生活要比教授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她从每一件小事入手,一遍遍地教他们穿衣服、洗脸刷牙、正确如厕,教他们文明礼貌和卫生习惯,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很多智力存在缺陷的孩子不知道冷热,每节课下课出门时,她都要帮孩子们整理穿戴,嘱咐他们喝水,提醒他们大小便。
在她的耐心教导下,入学时言语不清的学生如今能完整回答问题,走路需要搀扶的学生如今能独立行走和做操,手指不能张开的学生如今能握笔写字。为了让更多的智障孩子毕业后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培养他们生活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2016年开始,她带领智障学生们开启了社会实践周活动,教会了学生过马路、乘坐公交车、点餐用餐、看电影、超市购物等。
“虽然有些学生是重度智障,生活也不能自理,可是你对他好,他一样能感觉到。”隋秋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件暖心的小事:班里脑瘫孩子小楠(化名)特别依赖她,每天都要去办公室找她,找机会抱一抱、亲一亲。元旦前的一天,小楠给隋秋塞过来一个小纸包,打开是一大把剥好的瓜子仁。隋秋心疼地检查小楠的手指,发现指甲和指尖都是红红的,“她手指是不好使的,伸不直,也攥不上,这么一大把瓜子,她得剥多久啊。”
家长的托付和孩子的进步是支撑着隋秋一路走下来的动力。截至目前,已经有3名智障毕业生成功就业,可以自食其力,就连家长们都说,这是隋秋用爱心浇灌出的奇迹。
用心传递爱的声音
隋秋对特教事业的付出之路,是从训练聋哑儿童认读、发音开始的。每个字的读音都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上课时机械的重复,无比单调、枯燥,但在隋秋眼中,那些孩子发出的,别人听起来怪异、刺耳的发声,却是天籁之音。
为了让他们感觉声带和鼻腔的震动来发声,隋秋每个音都会弯着腰站在学生面前,和学生脸对脸、口对口地看着自己的口型来读,让孩子们的小手放在她的鼻子上,感受鼻腔的震动,放在她的喉咙上,感受声带的震动,放在她的嘴前,感受气流的强弱。一遍遍的口型矫正,一次次地感知鼻腔共鸣,一节课下来,她经常是腰酸背痛、嗓子沙哑、鼻翼红肿……
一个音到一个词,一个词到一个句子……隋秋说,一个又一个聋儿发音说话,就是对她最大的褒奖。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中,隋秋的执着与付出渐渐有了回报。目前,已有5名聋哑学生毕业就业,有的在企业上班,还有的在超市做面点、理货等工作,每个月的收入近3000元。
前几天,有孩子趁单位放假,回学校看望隋秋。“他来的时候,我正在做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活动安排,有些烦心。看到他时,我特别惊讶,学生的一句‘老师我想你了’,我就觉得付出的一切值了。”
责任创造教育奇迹
“有人问我,特教老师和普通教师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对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就是最好的回报。对我而言,孩子们可能永远上不了那张红榜,可看着他们能拿勺子吃饭了、会喝水吞咽、可以自己穿鞋子……这些点滴进步,是我最大的心愿。”每当看到家长们惊讶的表情,都令隋秋更加相信:爱,可以创造奇迹。只要给予这些残障孩子足够多的爱,他们同样能够发光发热。
隋秋的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大庆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认可,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特教园丁奖”“龙江好人”“黑龙江省四有好老师”“黑龙江省中小学师德先进个人”“大庆市最美教师”“大庆市创业奉献好人”等荣誉称号。代表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用心陪伴
静听花开
用爱追梦
育残成才
隋秋用师者大爱
让“折翼天使”
重新展翅飞翔
记者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