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周会军,高级教师,澄城中学高三地理教研组长。如何做好二轮复习有效备考,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研析真题,明晰高考考查方向和命题趋势2021年全国乙卷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点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从考核内容看,高考试题是抽样考查地理主干知识,能力覆盖。试题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第三产业、交通建设、气候与生物、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等,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考查学以致用、迁移运用的能力。2、从命题趋势看,试题紧扣能力考查,关注核心素养;立足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运用性;链接生产生活一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地理过程性考查,体现地理综合思维;优化情境设计,体现试题灵活性与开放性。二、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二轮复习需要梳理、加工、拆分、重组所学知识,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不同层次的知识体系。复习时既要以专题形式为框架,进行知识建构,形成体系。同时也要打破教材的框架体系,将相互存在联系的知识放到一起进行联系归类。例如大专题:大气环境专题——物质组成;热力原理(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运动形式(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运动意义及变化(气候、天气、全球变暖)等。小专题或微专题:风——风的性质(冷暖干湿);风的影响(气温、降水、地貌、洋流、农业、工业、城市功能区、大气污染);风向判断(等压线图、风频玫瑰图、盛行风带、地理景观);风力判读(等压线图、风矢图、狭管效应);风沙问题(沙源、气流、地表状况)。大气运动里的气候与河流、地貌、农业等都密切相关,则可以设置气候微专题,把河流、地貌、农业等相关知识点包括进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三、“读、讲、练”有机结合,科学讲评进行二轮复习时,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知识返生现象,这很正常。而要改变此状况,就要做到“读、讲、练有机结合”。1、学生读,要有目标、有方法有目标即读书有计划进行,持之以恒,踏实备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识记。有方法即要做到一读目录,它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举一纲而万目张;二读提示和课文,抓住章节重点、难点。提炼要点,提取关键词,归纳知识提纲;三读地图和插图,加深理解;四读习题和答案,熟悉命题规律,熟练解题方法和答案语言组织。2、教师讲,要少讲、精讲,注重引导少讲是针对专题而言,不能为讲专题而长篇大论,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讲解试题则要精讲。选择题要加强基础复习,准确理解,讲清思路与方法,如排除法、逆向思维法、比较法等。综合题侧重以真题为主,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比较材料与设问的不同,让学生揣摩如何围绕设问组织答案。3、学生练,要限时、高效,要做到及时消化、反思。一是学科内选择题限时训练。二要做文综模拟题,每周进行规范训练,合理分配时间,训练答题技巧。试题量要合理,题目要精选,最好是高考真题,因为高考命题规范、科学,试题呈现有一定的方向性。同时,在每天课后或做题后,学生一定要进行回头看,去消化,去反思,去发现问题尤其是对做错的试题重点思考,唯有此,才能实现真学习,真落实,真消化,能力才能得以提升。四、以区域为载体,注重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灵活运用从最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来看,多数试题的设计是以某一小尺度区域为载体,由区域空间定位——推测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要让学生把区域地理作为载体,并能推测分析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同时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五、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2021年全国乙卷第一组题目就是涉及社会热点的“新疆棉花”。高考命题必然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备考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一定要淡化事件本身,重在挖掘事件背后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热点问题回归教材。比如2021年7月20日郑州大雨所涉及到的天气系统、地形特点等地理知识及原理;2021年后半年东北地区断电所涉及的能源供应、污染排放、碳达峰、碳中和等地理知识。我们无法预测高考试题,但可以利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规范答题习惯,训练答题技巧规范的养成功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做到语言严谨,措辞准确,术语运用专业、规范,学生回答问题要语言表述简洁合理。综合题作答条理化、要点化、序号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关键词前置,地理术语运用合理规范;作答要点多面全,切忌重复,做无用功。平时要训练答题技巧。即会审题,会确定思路,会用地理术语,会合理安排时间,熟悉试题答题指导用语,知道作答要求。总之,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既要重视课本基础知识,弥补知识盲点,又要兼顾知识体系的构建,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从而应对“万变”的高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