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到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你把孩子送到小学,说学校是汲取知识,交朋友的地方。然后孩子发现各种考试竞赛,什么都要排个名,让单纯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差生”的羞耻难堪,从而开启假期补课生涯。甚至原以为纯净的校园也已经是“xx市一中附小”,父母为了这个排名第一的学区房花光了积蓄。
后来教育局减负,说不让排名。结果高中为了升学率偷偷摸摸,搞了个“内部排名”给家长看。
后来孩子读了大学,好不容易进了985,发现还要和隔壁学校争来争去(北大清华,武大华科等等),非要比个排名高低。北大清华从来不说自己是985,C9又歧视普通985,985歧视211 双非,211又歧视一年硕。读个硕士又歧视人家本科二本。可悲啊!读了这么多年书,按理说眼里应该是诗和远方,结果心里都是些“你们学校垃圾”“xx专业太水”这样的眼杂事,狭隘到卷在排名里,给卷魔怔了。
(二)学校没有排名只要档次的差别。
如果我说985里最好的是清华北大,清北好于其他学校,应该没有人有异议吧?如果你非说不,我就觉得xx大学好于清华北大,那只能说你抬杠了,
为什么呢?因为清北的各项特征均好于其他学校,这就能明显地分出档次,
但档次内就会存在争议,
比如清华更好,还是北大更好。这个估计很难形成有效共识了,
因为各个特征有的清华优于北大,有的北大优于清华,
如果需要你做决定(你可能是考生,教育部,排名机构)完全就需要根据你的需求给各个特征赋予权重了。那么这个就没有所谓的大众排名了,或者说这没有意义了。
大家都知道华东五校很好,所以最容易在里面讨论谁更好,
其实大家把他们划为一档,这是共识。说明无论怎么给各个特征赋予权重,他们是好于下面一档的学校的。
可是为什么内部排名不能达成共识呢?因为各有所长,就看这个所长在你的权重中占比是什么。
所以如果你要在华东五校里选择,公共排名和官方排名也没有意义。
就比如,你是个上海爱好者。
就是所有人都说浙大、南大、中科大有这样那样的好处,比上交复旦强,可是在你的排名体系里,上海这一项占比很大,足以给你带来特别的快乐,那上交复旦就是比其他的学校强啊。
所以,
大学并没有显著的绝对排名,
只有大致的分档而已。
(三)我认可的档次划分
1.清北
2.华五,人大,国科大(虽是双非,综合实力够强)
3.哈工,北航,同济,南开,西交,武大,华科,北师大,东南,中山大学,天大,北理工,国防科大
4.川大,吉大,山大,厦大,华东师大,中南大学,西工大,中国农大,华南理工,大连理工,电子科大
5.重大,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兰大,西农,中海洋,中央民大
五档基本这样。
这个问题肯定没有标准答案,评论肯定也都夹杂着主观因素。各种排行榜大家看着图一乐就行,评测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肯定不一样。要给985院校排名,体量因素是必须考虑在内的,还有学科的完整性。一个巨无霸的学校排名往往比小而精的更占优势。所以更加客观地貌似就是学科评估,但这也不能说绝对。按网友的说法,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的b+,比冷门专业比如核科学的a更有含金量,或者说一些"硬核的"工科专业如控制科学比那些"没啥门槛"的人文社科专业如马哲更有竞争力。这些说法在我看来都过于片面。
(四)高校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严重衰退的,东北地区高校会进一步衰退,4所985也就哈工大还能保持地位,吉大名声会越来越差,而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实力过十年会不如苏州大学。
中国是公立学校体制,大学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国家政策倾斜和地方扶持,而且变化不会太快,因为锐意的改革不太可能出现在官本位的大学之中,但东南沿海地区相对高效的管理会拉开差距,看好未来东南沿海地区的整体进步。
人文社科除了法律经济是少数能有效创造社会价值的专业,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学啊,比如说哲学,一个国家需要百十个高水平教授带些学生足矣,搞这么多学生就是学校混日子,多数不都是调剂过去的。。学生毕业也找不到啥工作这看来是大幅扩招和培养体制的弊端了。
而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体制环境、人才引进等等的领先是全方位的,等这一代老教授院士都退了,东北大西北的很多985211,如果没有国家很大投入的政策倾斜,真的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