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平时不烧香,事到临头就急急忙忙抱佛脚,抱不出多大效果便选择冒险作弊。我们知道古代的读书人主要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而历代科举考试中也不缺作弊的例子,为了作弊,学生们也算花样百出。
比如清朝初年科举舞弊风气盛行,许多考生偷偷用白绫做成“夹带”,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抄在上面,用红圈画重点,以便自己一眼看到。当然也有比较正直坚决不肯作弊、只想凭真才实学换取功名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一位考生:刘子钦。
刘子钦是江西吉水人,《嘉靖江西通志》记载,他是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的进士,学问广博,参与过《永乐大典》的编修工作,担任过刑部主事。而明代的《万历野获编》与《枝山野记》,都提到了刘子钦参加科举考试以及为官时的一些趣闻。
明朝有个大才子叫解缙,刘子钦参加科举的这一年,他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进入内阁,仕途顺畅,又被任命为本年甲申科的正主考官。解缙也是江西吉水人,他见老乡刘子钦交上来的会试考卷答得很不错,有心提拔他,便找到刘子钦,说可以帮他取得状元之位。
会试并不是科举的最后一步,殿试才是。虽然大家成绩差不多,但状元只有一个,这得看他们在皇帝面前答题答得怎么样。解缙对刘子钦说,自己可以把殿试的题目透露给他,以他的才能,稍稍准备,一定一举夺魁。
没想到刘子钦面对主考官主动泄题这块大馅饼,一点都不动心,他直接说自己不需要解缙的好意,只想凭自己的实力夺得头名。于是“刘直任不让,解心薄之,以题密示江西永丰人曾棨得状元”。
也就是说,解缙觉得刘子钦实在太不识抬举,就找到了另一个江西才子曾棨。当年殿试的题目主要考礼制,这个题目偏冷门,朱棣的意思是要考这些才子够不够博学。曾棨得知考试重点后连夜攻关,做足了准备,殿试时表现十分精彩,朱棣频频点头。
“其题以礼乐制度为问,上意必欲得渊博之士,然非夙构,不能详对,故子钦竟绌,犹得选庶吉士......”就这样,刘子钦跟状元之位失之交臂,只排在了二甲第十二名。从那以后刘子钦就有些郁郁不得志了,他进文渊阁读书,以庶吉士身份预修《永乐大典》时,又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原来,这一科共录取了28名庶吉士,朱棣派人去查看情况时,发现其他人都规规矩矩,只有刘子钦喝多了躺在地板上睡觉。朱棣一气之下,叫刘子钦去工部做一个小吏,没想到刘子钦真去了,把工部的工作人员吓了一大跳。
新科进士穿着小吏的衣服,站在工部当值,实在不像话,工部的人赶紧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皇帝陛下。朱棣连忙把刘子钦叫回去,骂了句“你还真不要脸”,就把他丢回翰林读书了。不得不说,刘子钦的这些举动在古代算是非常少见,他不愿作弊,很大原因就是性格很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