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神韦东奕,是最近10年,中国数学界最负盛名的天才
在数学竞赛圈里,可以说无人不知“韦神”的大名。
连续两届以满分的成绩获得IMO金牌;包揽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所有项目的金奖,还顺手在收官之战中将首届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金奖收入囊中。
说韦东奕是数学竞赛的天花板,相信没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一个不字,哪怕他是陶哲轩。
说起数学天才,澳洲华人陶哲轩就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这个智商比爱因斯坦还高的大神,21岁就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31岁就摘下了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
而他获得IMO金牌的时侯,还只有12岁,绝对算得上是天才中的天才。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牛人还曾经在韦东奕手里输过一招。
2009年,高二的韦东奕第二次参加国际奥赛,第二次以第一名的成绩拿到金牌。
那届奥赛有一道题非常难,组委会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特意请来了陶哲轩。
陶神出手,自然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只不过,他用了足足7个小时,而韦东奕在考试中只用了1个小时就解出了这道题。
告别中学奥赛、入读北大疯人院(北大数学科学院)的韦东奕,依然是一众天才中最天才的那一个,和同学比读书考试,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他在本科学习中出众的表现,让不可一世的哈佛都破例为他开出了免试英语的特别offer。
韦东奕在北大的表现有多神?
举个例子,据说有一次习题课,由韦东奕负责主讲,可是他讲完后,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思路。
于是大家就请旁听的教授再讲一遍,不料教授却微笑着说道:
“不行,我也没听懂…”
天才的思维,的确是异于常人的。
韦东奕在学业上的优秀毋庸置疑,但如今也有不少人看衰这个天才的未来。
理由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他们认为,数学奥赛的水平与真正的数学能力,没有多少关系。
不得不说,这个看法确实有它的道理。
从1985年开始,中国一共参加了36届IMO,总共获得了168块金牌。
这个成绩,把同时期所有的对手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那么,在这段时期,又有多少人中国数学家获得过菲尔茨奖呢?
答案是0,没有人获得过有的菲尔茨奖,即便是北大天才辈出的黄金一代,也无人获此殊荣。
这也成为近年来,五大学科竞赛在国内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奥赛的刷题训练,扼杀了天才们的创造力。
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其实,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我们的那些奥赛金牌选手拿不了菲尔茨奖,不是因为他们只会做题,没有想象力,而是因为他们以奥赛成绩作为敲门砖,进入世界名校后,很多人都放弃了数学。
而他们放弃数学,也不是因为所谓的多年刷题磨灭了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数学学得好的人,很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比如搞金融、做IT,这才是那些天才放弃初心的原因。
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比如北大数院“黄金一代”的许晨阳、恽之玮、朱歆文等人,都是搞数学竞赛出身,如今也都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先后斩获了科学突破奖、新视野数学奖、拉马努金奖等重量级奖项,离菲尔茨奖其实也就一步之遥。
实际上,在获得过菲尔茨奖的大牛中,也有同样是刷题模式培养出来的国际数学奥赛获奖者——出身越南的吴宝珠。
所以说,以擅长做竞赛题来否定韦东奕,有点想当然了。
要知道,去年阿里达摩院将青橙奖颁给他,可不是因为他是个“做题家”啊。
在我看来,韦东奕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在他的世界里,数学几乎就是唯一,我们有理由为他的未来感到乐观——即便他最终无缘菲尔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