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考影响,高中三年普遍被家长认为是孩子学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明显感受到不同。
相比于初中来说,高中阶段不管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课业难度、授课速度都有了质的飞跃,甚至为了“抢出时间”复习,很多学校在高二后半阶段就已经结课了。
不过,这样过分压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家长心里能够理解,但看到学生“慢慢弯下去的腰板”时,父母也是疼在心里,希望孩子们的“小夹板”能够适当放松一下。
双减政策终于轮到高中生了,教育部发布相关消息
说到双减政策,小、初两个阶段的家长想必不陌生,毕竟这是2021年教育舞台上的“主角”,公、私立学校、课外教培机构都受到了影响。
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莫过于不合规的K12阶段补习班被叫停,教培行业“领头羊”企业也纷纷寻求转型。一时间,学生没了补习班的限制,反而多了不少自由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样看来双减的效果还是很理想的。
其实在此之前,大多数高中由于课业繁忙,并没有加入双减计划,但随着学生越来越“卷”,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去补课、刷题,也依然面临着“末位淘汰”的现状,双减政策也终于对高中阶段的教学出手了,希望能借此减轻学生们的升学焦虑。
从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相关通知来看,其中针对高中阶段教育模式主要提出了4点要求。
首先是同学们原本“超前”的教学进度将面临“调整”了,相关部门要求高中必须按照规定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不能随便修改进度;其次是不允许学校在上半学期结束前就拉着学生开始备考,进入“冲刺复习”阶段。
同时,高校在法定节假日、寒暑假进行集中补课的行为也被叫停;最后一点则是体现在选科方面,要求学校不能干涉同学们的兴趣和个人意愿,避免让选考走向功利化。
种种变化,意味着高中也将走向“减负”之旅,毕竟放缓教学进度后,同学们所学知识点不再“夹生”,也就不需要再次陷入为了追赶进度而从天蒙蒙亮学到凌晨的循环,让大家都有了喘息的时间。
减轻肩膀上的负担是好事,可学生的内心却喜忧参半
按理来说,双减政策走入高中校门后,学生肩膀上的负担被合理分摊,压力较以往更轻,高中生心里面应该是格外开心的。特别是不需要带着一知半解的知识追赶进度后,大家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
可现实情况是,高中生对于未来的发展仍旧茫然,对待双减政策也是喜忧参半。
诚然,学生在寒暑假不需要再为补课烦恼,可以安心在家里过个好年,可高考这一选拔性分流考试仍然存在,依旧是以“成绩论英雄”。
特别是在大家都习惯了“内卷”的情况下,猛然间放缓脚步难免会心存担忧:如果只有自己的学校缩减学习强度,而其他学校一切照旧,自己是否会成为高考中的“牺牲品”,留有一辈子的遗憾?
而且按照新规,高三下半年才是真正的复习阶段,满打满算也不过3、4个月,这意味着学生压根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二轮复习。
再加上校外又不允许补课,考生或许只能带着一知半解的知识,只是看起来眼熟的题型进入考场。
在双减政策之下,高中生更要把握住机会
可以理解同学们的担忧,但如果从长计议的话,严格把控高中教学进度,其实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校讲课速度过快,倒逼着学生去课外培训班消化上课没听懂的部分,浪费时间和金钱。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障各地学子在授课方面步调一致,缓解教育“内卷化”,希望高中生以更好的面貌应对高考。因此在双减不可逆的情况下,同学们更要把握住机会,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与心态。
从目前高考题目难度划分来看,基础、中等、拔高题比例设置为“5:3:2”,而大家拿分的主要方向就在于“5+3”部分。笔者建议与其费力爬坡,不如先将基础打牢,通过针对性训练保证自己的正确率。
另外就是同学们要敢于“张嘴”。当校外教培机构成为“一潭死水”的情况下,老师就是学生答题解疑的关键人物,大家一定要勇于张口询问,要有不怕挫折的勇气。
【笔者寄语】:高考最终考察的还是“硬实力”
高考虽说是全国性选拔考试,但学生真正的“竞争者”其实是省内的同龄人,在教材、政策都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同学们只要在高考中拿出自己的“硬实力”,才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
所以面对政策调整,大家也不用过多在意,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以及自己的侧重点耐心复习就可以啦。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高中教学进度调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