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户籍、籍贯和学籍, 本地、外地和生源地有何区别

明明土生土长,为什么被认定为外地人,不能享受本地人免费游政策?

在B城工作的张先生,每年都会返回A城陪父母过大年。听说A城有本地人免费游的政策,兴高采烈去了。可景区工作人员看了他的身份证,却认定他为外地人,要求买票游览。张先生很郁闷,自己明明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怎么就成了外地人了?

要明白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籍贯和户籍的区别。

什么是籍贯?

籍贯也叫做祖籍,一般指祖父和父亲的户籍所在地,指的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也有个别从母系。通常也是公民个人申报出生时的户口所在地,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老家”。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年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或者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籍贯的认知一般依照自身和周围人的主观愿望而定,属于人际关系的范畴,籍贯认定以后就不可以更改。张先生的父辈户籍所在地在A城,所以A城只是张先生的籍贯或者出生地。

什么是户籍?

户籍又称户口,就是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地址,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通常是指公民的居住地。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户籍上的信息随着公民的迁徙可以申请更改。我国户籍制度最早建立于商朝,登记户口的册籍,在古时也称户版、丁籍、黄籍、籍帐。张先生在B城工作和生活,身份证上的信息都在B城,他的户籍也在B城,这就是A城景区工作人员会把他认定为外地人的法定依据。

再普及一下,对于要参加考试的人而言,报名表里还有“学籍”和“生源地”要了解。 生源地一般是指参加高考时的“学籍”所在地,与在什么地方上的大学,现在的户口所在地没有任何关系。学籍、生源地和籍贯一样,是不随户籍的改变而改变。

为什么现实生活,会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说法?

这大概涉及到人心和人性上的区别对待,可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市县落户的人本地人,喝着同一江的水,在同一种风俗人情中长大的人,生活环境和三观更容易接近,更方便沟通。

不在本地出生、也不在本地成长,只在本地工作生活的人叫外地人或外来人,在先入为主的本地人中间,行为语言和价值观,必须要入乡随俗才能真正融入。

随着人员大流动,很多人从出生地到外地去工作和生活。传统意义中的“本地人”和“外地人”,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称呼。虽然从法律层面来说,没有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但是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本地人和外地人难免有各种观念的碰撞,外地人只有努力去适应去融入才行。

因此,张先生认知的“本地人”,是土生土长的人,是他的出生地或者童年居住地,属于传统意义的人际关系范畴。A城景区认定的“本地人”,是户口所在地是本地的人员,与身份证编码无关。张先生在A城出生长大后,就去了B城生活,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外地人”,是不能享受本地人免费游的政策。

了解后,游子们是不是有种异样的乡愁慢慢升腾起来?别急,相信不久的将来,无关本地与外地,地球人都是本地人,外星人才是外地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