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8.1, 这个高中生单挑一群人

埃里克从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曾经的校园霸凌者,会在一所新的学校遭到别人的霸凌。当然,这也不难想象,出来霸凌总是要还的。不过这个故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朝着我们所理解的方向进军,埃里克是一个霸凌者,但更是一个头脑缜密,心思细腻的人,他最终用自己的方式破坏了新学校的“霸凌体系”。他完成了学业,同时也给曾经欺辱他的人予以教训。当然,曾经被他欺辱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校园规则》说的是一个霸凌者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的角度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弱者视角,而是一个强者更强,弱者被拆穿的视角。埃里克顽劣不堪,因为家庭的缘故,他血液中流淌着躁动不安的基因,且崇尚暴力。因为暴力,埃里克不得不从公立学校退学转而到一所私立学校上高三。这所学校属于贵族学校,但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规则,埃里克需要遵从这些规则才能在这所学校生存下去,然而习惯了自己一套规则的埃里克却在一开始并没有展现出来适应的基因。

室友皮埃尔是整个学校最“懦弱”的人,但与此同时,他又是学习最好的人,因为善于示弱,皮埃尔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欺辱,但是埃里克初来乍到且不懂得对于本校中的霸凌者予以应有的“尊重”,于是,埃里克成为了被针对的对象。

但故事往往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埃里克起初自然是想要息事宁人,他虽然反抗着,但却依旧遵守自已应有的惩罚,但这对于那些制定规则的人来说,反抗的苗头如果没有被压下去,一切就都是徒劳的。于是,埃里克被针对,皮埃尔也被针对。忍无可忍的埃里克最终选择挺身反抗,不过他用的是最聪明的一种方式。最后,即使是校领导也拿埃里克没办法了。埃里克用自己的方式结束了针对自己的方式。故事完。

《校园规则》讨论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以单方面去看待本片,那么校园霸凌自然是一个核心话题,然而当我们全方位看待本片的时候,就可以暂时去掉“校园”,这两个字,而专心致志地研究规则“对于片中的这些人的影响。

众所周知,规则的制订一定是少部分人为了约束大部分人的制度的框架,埃里克为什么来到新学校会被处处针对,原因就在于埃里克不遵守规则。而埃里克对于规则的意识是被转变了的,之前自己是规则的制定者,不过现在变成了规则之下的必须要遵守的人,这样的转变对于埃里克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对于新学校制定规则的人来说,这也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埃里克属于系统破坏者。

原来制定规则的人希望的是新加入这个规则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严格遵守规则就意味着维护自己现有的统治地位。这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类似于埃里克的反抗可以被群体的力量压制下去,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这群乌合之众用群体的力量完成对于个体的碾压,规则自然就成了无可反抗的约束。一旦这个循环被打破,新的规则就会诞生,旧的规则就会消亡。

正因为明白这一点,那些指定规则的人总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教会”埃里克选择服从,选择在他们面前低头的。但他们这一次却落空了,因为埃里克是埃里克,他曾经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且不可能永远当作规则的顺从者。这就是本片中关于规则的定义。除此之外,本片针对暴力的产生还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外界诱因。

毫无疑问,埃里克的家庭就是一个暴力产生的源泉,父亲的严苛可以视之为一种“规则”,母亲的懦弱就如同皮埃尔一样,也可以视之为一种规则。就连新学校的那些制定规则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制定这种规则,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制造一种顺从的氛围,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听从,而不是反抗。

以暴制暴最终会被暴力所埋葬,暴力的更替不过是换了另一种暴力形式。不过埃里克的处理方式却很聪明,他并没有用暴力完全的制止暴力,而是用一种更加巧妙地方式来战胜这些所谓的规则,埃里克完成了蜕变与成长,这当然跟他的性格是有关联的,同时也跟身边的这些当他是朋友的人也有关联。皮埃尔以及女服务员都是埃里克的指路人。我们很高兴看到埃里克最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但是那些曾经被他欺辱过的别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么好运。

暴力的源头如果不被根除,最终我们所面临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演替,改变规则并不一定是要制定新的规则,打破原有的框架容易,但限制新的框架的产生的方法,我们真的找到了吗?

……

你好,再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