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当今社会上最残酷的选拔制度之一的“高考”,是多少莘莘学子半夜梦醒时分最放不下、最踌躇的事情。“一朝成败论英雄”,这句话用来形容高考是再适合不过的。不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很多民办大学迅速崛起,因此,很多普通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这让很多十年苦读的学子们上大学不再是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国内一些名牌大学标准还是令很多人望尘莫及,这就让那些志向高远的学生们不惜奉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为达到自己目标大学的及格线,唐尚珺就是这么一个人。
01
出于在广西省一个偏僻小山村的他,贫穷的家庭让他很小的时候就见识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所以,从小唐尚珺就立志长大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想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成功人士,最简单也是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只有考上了一所好的大学,你才有和别人为之抗衡的底气,在没任何家庭背景没任何人脉的时候,你才有为自己努力一搏的勇气。
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唐尚珺从小学开始就刻苦学习,在别人家的孩子围绕着父母撒娇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他拿着一本书就着夕阳落下时的余晖,追着时间的脚步忘寝废食的努力学习。
由于本身的刻苦努力,所以,中考过后,他凭借着出色的成绩考入一所重点高中。
唐尚珺所在的重点高中在市里,里面汇聚了来自各地优秀的学子。由于乡村的教育普遍落后于城乡,导致唐尚珺的基础在一众优异的同学当中落于下风。
再加上高中的知识本就晦涩难懂,老师上课的节奏又十分的快,这就使得本就基础薄弱的唐尚珺学起来更加的费力,以至于唐尚珺在高中时候的成绩难免有些不尽人意。
春来秋往,暑去寒来,眨眼间,三年悄然而去,高考也随之来临了。不出意外,第一年的高考,唐尚珺以300多分的高考成绩以失败结尾。
02
高考失利的他,内心有诸多不甘,他不想去专科院校读书,不仅因为自己志不在此,更多的还是考虑到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
唐尚珺是家里的独子,又是最小的孩子,所以,从小唐尚珺的父母就对他给予厚望。虽然供唐尚珺上学的学费都是父母靠卖地里的甘蔗一分分一厘厘积攒下来的,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地,从来也无怨无悔。
为了儿子将来能有一条谋生的出路,父母咬咬牙最终还是决定送唐尚珺去一所技校学习手艺。可是,唐尚珺自己是不甘心的,不甘心碌碌无为地结束自己的一生,不甘心一场高考的失利就给自己的人生宣告结局。
于是,他便瞒着家人用上技校的报名费用来复读,回到高中继续学习,重新备战高考。他从第一年的与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失之交臂,到第二年超出二本录取分数线的几十分,再到后来完全超出本科录取分数线。
03
五年的时间里,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去灌溉自己的梦想,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教室里奋笔疾书,不为其他,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只为给少年的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此后的两次高考,优异的成绩使得国内两所知名的985大学纷纷向其抛来橄榄枝,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于他而言,他的梦想不在于此,他的目标是中科大。
对于唐尚珺的行为,身边的亲戚、朋友和老师同学纷纷前来劝说,对此他却置若罔闻,他还是坚定自己的梦想,选择再一次复读。此后的一次高考,中国政法大学向他发出了入学邀请,本想再次拒绝的他,在他最尊敬的语文老师的劝说下,终于选择了踏进大学的校园。这时的他,终于结束了长达11年的“高考马拉松”。
遗憾的是,就在他准备将这一喜讯告诉家人的时候,父亲的病危通知书也下来了。父母对于这个顽固的孩子没有过多的责怪,反而告诉:他相信自己,我们都是支持你的。
结语
听到这些话后,唐尚珺泪如雨下,有感动也有悔恨,如果自己当初选择读技校,那么现在的自己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经济上的困难。放下执愿的他,决定带着父母去北京转转,去看看天安门,故宫和长城,也算是实现了小时候对父母的承诺。开学的时候到了,唐尚珺背着母亲早已为他准备好的行囊踏入了大学的校门。然而,没过多久,唐尚珺又再次选择退学,这一次不再是因为自己的执念,而是因为这次复读,学校将会补贴2万块钱给他,而这笔钱对于父亲来说可是一笔救命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