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还没出来,考生发邮件联系导师,导师回复邮件:每天14个小时呆在实验室!
考研分数已经揭晓,但是国家线和各高校复试名单还没有公布。当然,能不能进入复试,根据自己的排名和专业招生人数估算,各位考生的心里基本有了底。一部分心急的考生已经开始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导师。
有些考生还晒出了导师回信的截图,尽管笔者看到了不少的好消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如此幸运,各位考生收到的回复邮件信息量也各不相同:
“十拿九稳”型
有的考生收到的回复邮件很“直白”,比如下图中的这位,导师非常客气,首先祝贺考生取得了好的成绩,紧接着又对考生关注导师表示感谢,最后表示欢迎报考他的研究生。从措辞来看,这位考生与导师的沟通是比较成功的,也许是考生的成绩和个人条件已经打动了导师,总之,这位考生“稳了”。
“进退两难”型
有的考生收到导师的回复邮件后,内心很“忐忑”,比如下图这位考生,导师回复的邮件“信息量”非常大:导师首先对考生关注课题组表示了感谢,紧接着又表示,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作息时间为早八点到晚上十点半,时间长达14.5个小时!
而且,导师还要求考生认识到,他的课题组毕业并不容易,会有论文、专利一类的毕业“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混毕业证”,他的课题组是不合适的,如果确实对于科研充满热爱,选择这位导师的课题组才比较适宜。
收到邮件后,这位考生想必并不是特别“兴奋”,毕竟,即将面临“抉择”,是选择每天14个小时的“实验生活”还是选择更加轻松的课题组?这是一个问题。
“善解人意”型
有的考生收到邮件后,感受到导师满满的“诚意”与温暖:
这位考生认为自己报考的“一志愿”高校录取概率不大,于是开始联系“备选”高校的导师,希望能被“调剂”录取。导师回复的邮件首先让考生确认自己是否满足“调剂”资格,然后告诉考生如果“一志愿”报考的高校未能录取,同时又满足“调剂”要求,可以尝试“调剂”。
最后,导师告诉考生,他的成绩有可能获得“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资格,建议他首先全力准备“复试”,然后再考虑“调剂”。这位导师,确实给人“满面春风”的感觉,做他的学生,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
结语
无论国家线是多少,在复试线未出之前,请各位考生不要“绝望”,请抓紧时间好好准备复试,复试成绩也很重要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