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高考是一场关乎命运的转折战,那么考研就是一场人才的选拔考试,不管是初试还是复试,都非常公平和公正,并不会因为导师的一念之差,就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要知道,考研的初试是国家统一考试,而复试则是各高校的招生单位,根据招生的计划以及学生的成绩水平来决定最终的难易程度,可以说越是实力强的院校,竞争越发激烈。
近些年考研热度居高不下,能够上岸的学生仅占少数,可那些失利的学生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导师本身,认为复试就像是企业单位的招聘仪式,能否上岸完全凭导师,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为何挺过初试却止步于复试?二本生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相关数据了解,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达到了457万,而各高校虽然扩大招生规模,但真正能够上岸的还不及总数的四分之一,竞争可谓是非常激烈。
而在这些考生中,二本生成为了考研队伍的主力军。要知道,985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用愁,要么在还未毕业之时就被提前预定,要么被保研或者是出国留学。
虽然相对普通的一本生,没有名校的光环和优势,但仍然可以在就业中有一定的优势。而相比之下,二本生就显得尤为尴尬,如果不能有更好的就业发展,还不如在考研中全力以赴。
像是实力不俗的同济大学,是很多二本生青睐的名校,2021年仅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比例就达到了118:1,很多学生的笔试成绩并不低,可却也是止步于复试。
要知道,二本生并不如一本生优秀,虽然在大学期间能够考取含金量高的证书,而且还能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可仍然避免不了在复试中失利。
为何挺过初试却止步于复试?很多二本生都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灵魂拷问:难道是导师戴着有色眼镜吗?其实每一位导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并不会凭自己的喜好决定学生的命运。
那么为什么考研大军中二本生扎堆,为何初试通过却栽在复试?有学生不满自己被淘汰的结果,于是找到导师询问原由,导师道出实情,并给出3点原因。
二本生灵魂拷问,为何会栽在复试?导师给出3点原因
在复试当中,不乏有一些资质普通的学生,也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所以为了科研项目以及读研生活的顺利进行,导师也一定会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录取,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去选择。
其一,二本生选择院校是有一定规律的,像是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喜欢选择同等水平的院校;而处于中上等的,便更喜欢接受挑战,会选择更高层次的院校,复试的上岸率自然不高。
其二,大多数二本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相同,想要与众多竞争者一较高下,个人能力就必须出众,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特长和优势,这样才能获得导师的青睐,反之则会在复试中失利。
其三,读研期间,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而且学生的思维逻辑以及为人处世,都会对科研项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即便笔试成绩高,也要满足导师的需求,那么处于劣势的学生便会以失败告终。
考研并非想象中容易,二本生要量力而行,知己知彼才能增加胜算
其实,二本生想要考研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发展,但是近些年考研人数不断攀升,想要上岸并不容易,而且备考的过程也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二本生想要上岸,就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己知彼,能够增加上岸的胜算。
尤其是考生所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以往的招录情况以及比例,这样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上岸几率,以免做无用功。再比如那些在笔试中成绩偏高的,想要在复试中万无一失,还需要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在复试的过程中避免紧张,给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寄语
近些年考研热度居高不下,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对于一本生和二本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研究生备考的过程十分辛苦,无论是披星戴月还是起早在图书馆门前排队,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希望大学生能够保持理性,懂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道理,这样才能增加胜算,不做无用功。
今日话题:你认为二本生止步于复试还有哪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