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在学生成长阶段,老师和家长要起到引领作用,当学生犯错时,需要及时指出,并进行批评教育,有时候适当惩戒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不至于在未来的人生中误入歧途。
在义务教育阶段,“家校结合”可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大变样,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中宝,不管在家还是在学校,不允许孩子受一点委屈,老师稍微批评教育一下,都让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却总有家长“护子无度”
中小学生是打好文化课基础,并培养行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每当学生犯错时,如若老师进行一定惩戒,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他们以后才会铭记于心,避免此类行为的发生。
回想80、90后上学时期,有几个学生没有被老师罚站过,有几个学生没有被老师打过手板,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过在如今的家长看来,老师一句训斥的话,可能在家长看来,都是针对孩子,轻者找到学校,重者直接投诉到教育局,这样的例子多了,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寒了心。
老师的职责不只有教书,还要育人,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老师有权进行批评教育,一般情况下,老师惩罚学生,大多抱有两种心态:
一是恨铁不成钢,学生本来很聪明,老师对其予以厚望,奈何学生就是不用心学习,加以惩戒后,希望学生能长点记性;二是学生的错误行为,把老师气得丧失了理智,试想一下,孩子在家时,如若犯了大错,家长也会气得将他们修理一番,老师也是爱之深责之切。
家长的“护子无度”,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师选择加入“佛系”行列,毕竟老师是个铁饭碗岗位,只要工作期间没有打过错,基本能干到退休。
如若某位家长对老师不依不饶,再经过互联网的熏陶,最后老师往往成为弱势群体,严重者可能告别教育生涯,为了保住铁饭碗,老师不得已只能变得“佛系”。
中小学生将迎来新规定,老师惩戒学生时要有度
教育惩戒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老师与家长立场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存在差异,同样一件事,在老师看来需要这样管教,但家长可能认为老师的管教方式不恰当,总会存在分歧,常常让老师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越来越多的佛系老师,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也为让家长接受老师的管教方式,中小学生迎来消息,老师在管教学生时,要把握好度,不可以不管,更不能过度管教。老师听后有些进退两难,不少老师直言:以后得咋教。
对于教师惩戒问题,教育部门也有明确规定,如若学生有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老师不能视而不见,如若扰乱课堂纪律、欺负其他同学、不认真完成作业等行为,老师需要加以惩戒,但要把握好度。看似规则比较清晰,但老师听后心里却犯了难。
分析:新规则要求老师不得体罚学生,如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老师的言辞过于激烈,可能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如若说得过轻,基本起不到教育效果。
这对于老师而言,可谓是大难题,哪些问题需要管教,老师确实明白了,但是惩戒方式并不唯一,而且程度也是一个大致范围,每个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老师在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参照,稍不注意,可能就触碰到家长的底线,因此老师依旧是进退两难。
素质教育阶段,还需将“戒尺”还给老师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成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钙吸收,同样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离不开应有的惩戒方式,而老师接受过正规培训,深知如何管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最有效果。
家长应该将戒尺还给老师,让老师更好地行使权利,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秩序,还能保护学生不受欺负,同时又保护了老师的惩戒权。
在孩子接受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分清主次,任何时候都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既然将孩子送入学校,就要无条件相信学校和老师,让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事。
今日话题:对于老师管教学生,你有什么好建议?#知识红人季#
阿甜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如果你对本文感兴趣,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