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封校三天后的大学生活这条热搜被骂得很惨…
点进去纵览一圈,学生们的声音起起伏伏,无外乎这几种:
苦中作乐的,对防疫特殊时期表示理解的,“牢”底坐穿渴望自由的…
其实词条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导语里出现的“羡慕”、“享受”、“好喜欢”,
实在刺痛了当代大学生们当前本就抑郁难抒的心情。
简单换位思考,封校甚至遭遇封寝,必然不会是学生们希望发生的事情。
哪怕沙雕室友欢乐多,哪怕校园生活仍然“多姿多彩”…
他们还是可以用一句《甄嬛传》中出现的经典台词,简单粗暴地怼得你哑口无言: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有了这层理解,再去重新审视疫情下当代大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你会发现,眼前的这一切似乎都充满了一种“悲情色彩”。
正如陈佩斯老师常常提及的那句,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封校后的大学生活,表面看似是一场“搞笑人”的狂欢,实际上,那些隐藏在心底的苦闷和抑郁,只有他们自己人才清楚。
01 操场秒变老年人活动中心
来自抖音用户@大哥要戒糖 的视频镜头里,上海某大学的校园操场上人山人海。
天色入夜,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出来活动筋骨。
人流涌动,但却分区鲜明。
有「扑克狼人杀」休闲娱乐区;
排排站跳绳挥洒汗水的「瑜伽健身区」;
认真做操的「减肥运动区」;
连「棋牌区」都整整齐齐,一旁码着不少围观人群。
大学操场上,除了各种运动组别,“看台恋爱组”和“假装公园野餐组”也备受欢迎。
校门虽封,人情不减。
封闭空间里的相对自由,显得弥足珍贵。
02 “救救孩子吧”
疫情之下,各地各校根据当地的防疫形势政策不一。
有的学校刚刚封校第三天,有的学校已经封校近三年…
“我上大学以来基本上没解过封…”
“好家伙,从有疫情这两年,总共解封加起来不到2个月…已经渐渐感觉回到了高中。”
“孩子头发一个多月没剪了,马上成乞丐了。”
“上学期就解封了十天,这学期一直封着呢。谁有大连学校封的久?”
19级大学生的苦,谁懂?
疫情偷走了他们本该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有位19级的网友叹了口气,表示“我感觉我的大学真的没有意思。”
03 乐天派的搞笑生活
唯有苦中作乐,才能找回生活的趣味和一丝甜味儿。
可以说,封校给了搞笑人一个释放自我的机会。
各种社交平台上,学生们自制的舍内“小剧本”引来关注和流量。当然,他们中的多数人只是为了排遣无聊,却经常引发意想不到的效果…
石家庄某高校内,两名男同学在重现经典影视镜头。
封校状态下的学生宿舍里,
有集体跳探戈的…
误入盘丝洞的…
在宿舍“舞猪”的…
天台世纪大合唱;
合唱结束后一个人的舞蹈…
不管学校因为断断续续的疫情要被封多少次,
只要坚持不甘寂寞,他们总能找到一种属于他们的自处模式。
那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04 颠覆传统意义的新校园生活
有的学校封校后,学生们只能待在宿舍里上网课,于是开启了半养老模式的“新校园生活”。
小小一方宿舍天地,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一些女大学生开始聚众看手相;
复习笔记的时候,可以一边在本本上玩贴纸…
不用上网课的时候,室友围坐还可以搓一把。
室内羽毛球,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但也有的时候,颓废感会让人丧失所有斗志…
比如下面这个寝室,一直到下午五点半宿舍都没人起床开灯。
还有的,
人在宿舍,已经快成精了。
05 疯狂边缘疯狂试探
据说这已经不是第一个想爬墙逃走的学生了。
然而终于快要越过墙头的那一刻,一个熟悉又亲切的身影,总会适时出现在墙的另一边…
这一幕,似曾相识,又令人无比心痛。
不止要防止学生私自翻墙离校,还要防着学生偷订校外的外卖。
有的学校为此也颇费了一番苦心,不惜砌墙也要严防死守。
“旁门”不行,正门自然就变成一个重要突破口。
小明(化名)搀扶着“胳膊伤痛”的小亮(化名),想以“送医”为由走出校门。
他们能成功吗?
答案当然是:NO
不仅必须得有“条”,还必须是一人一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想在特殊时期按规离校,必须层层过筛,经过几级批准。
当然了,也有的同学选择另辟蹊径。
“在逃学生”没啥意思,“在学卷王”才真的可怕…
在你们因为无聊而心慌学不进去的时候,正是“卷王 ”们证明自己的绝佳时机。
06 感觉像上了一个假大学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吐槽,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假大学”。
“大一下学期疫情刚开始,在家里蹲了一个寒假+一学期,天天不是上课就是打游戏,在家做家务,哪都不能去。
大二大三更是活得跟高中似的…”
“开学封到现在,大概每天活动轨迹是宿舍-食堂-教室,
改成网课后就直接在宿舍和食堂之间往返,中间穿插着去操场做核酸。”
“两周了,不能收快递不能点外卖昨天开始不能堂食,还好图书馆体育馆能进,不然你不如直接鲨了我…”
07 他们在疫情中过完了大学生涯
不知不觉中,原来很多学生已经几乎在疫情中过完了自己的整个大学生涯。
疫情给他们原本丰富多彩的人生阶段,添上了一道道围墙。
青春的最后几年时光,步入社会前的最后港湾,和他们原以为和无数次幻想中的样子大相径庭。
没有那么多有趣的社团活动,没有那么多预想中的社交活动,甚至连可以待在户外的时间都比以前少了很多。
这样的大学生活,自然谈不上什么令人“羡慕”、“享受”、“喜欢”。
这只是疫情当下,学生们能找到的符合自我调节机制的最优解。
遗憾当然有很多,但他们已经尽力了。
疫情注定了动荡和不平凡的几年,像历史中的每段特殊时期一样,当你回望的时候,你会发现,
曾经的自己,成为疫情横亘世界三年影响未退的亲历者。
身在其中的时候,伴随更多的情绪可能是愤懑和不甘;
走出去的时候,只需轻轻挥一挥衣袖,一切就成了过眼云烟。
那些由日子为单位组成的略显失真的校园生活,却会一幕幕鲜活地生根在记忆深处。
永远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