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与历年国家线相比,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相较2021年A区学硕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甚至上涨15分,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A区专硕审计、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总分线同样上涨15分!
一时之间,“教育学考研”、“新传考研”“考研分数线普涨”“300万考研人落榜”等一系列考研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榜单。有考生感叹,“400分以上都不算高分”“现在的考研已经赶超高考,甚至比高考还难”……
在“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下,考研俨然已成为“二次高考”。1078万人的高考和457万人的考研,到底哪个更难?未来考研还会更难吗?
水涨船高
伴随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录取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
今年考研国家线对比去年,除个别学科外,总分基本都涨了10分以上。为什么普涨,相信许多人早有预料。今年考研人数457万,创下历史最高增长纪录,涨幅达到了21%。2015-2022年,7年平均增长15.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罗燕分析,这个问题表面看是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当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普及程度时,上大学就失去了曾经具有的社会筛选作用。
她说,“本科普及了,研究生教育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社会筛选器。考研就成了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当然,还有一个隐性的因素,今年考研再次和疫情相撞。为了缓解焦虑,疫情下各种升学考试的难度多多少少都有点下调,这些都是造成分数线上涨的原因。
如果简单从录取率数字来看,考研的难度显然超过高考。
自2007年至今,高考实际录取率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2017年突破了80%,2020年,高考招生人数达967.5万人,实际录取率首次突破了90%,意味着绝大多数高考生拥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考不上大学已变得很难。
但是考研,报考人数与招生名额比例差别较大。以2021年考研情况为例,报考人数是377万,招生人数是117万,报录比约是3.2:1。在今年报考人数暴增80万,达到457万人的情况下,考研生们录取的几率又相对降低了。
学历贬值
近几年来,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系列扩招政策,包括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进入一个快速扩张期,仅2020年就扩招了19万,研究生招生110万人,2021年继续扩招,去年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逼近120万,达到了117.7万。
80年代,考一个大专,也是天之骄子,因为满打满算,本专科招生一年也只有几十万,专科生也稀罕。那时,各中学看的是升学率。1999年开启大扩招之后,大学招生从108万增长到去年的1001万,大学毕业生也从2001年的100万,增长到今年的1076万。1990年,全国招了3万多研究生,去年招了近120万研究生。从3万多到117万,我国研究生招生数21年激增30多倍。
人人都是大学生,于是用人单位就看你的毕业院校。人人都是研究生,用人单位不仅关心你是哪个学校的研究生,还关心你本科是哪个学校的。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筛选,学历贬值就是这么一步步实现的。
在招收人数节节攀高的背景下,想通过考研,以研究生学历解决就业的问题,越来越困难,研究生已经失去了标签价值。
与此同时,我国高考招生人数也在持续上涨,尤其是近年来高职大幅扩招。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2021年全国本专科招生总量超过千万,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了。就业形势严峻,如今大学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劳动力,研究生标签又能为就业增加多少砝码?
真的没学上吗?
考研国家线公布后,“300万考研人落榜”的话题迅速蹿升,据媒体报道,在总数高达450多万人的在校考研大军中,估计上线的只有130万人左右。落榜的考研学子超300万人。
在大家惊呼考研分数线“暴涨”,这么多人“落榜”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还有很多学校上线考生不足,不得不调剂,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一些大学理工科类招生计划招不满,国家线一公布即发布了调剂公告。
在34所自划线高校中,已有多数高校公布本校考研复试分数线。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老牌强校也同步发布了调剂公告。
这些老牌985高校并非是二流三流学校,为什么?分数线是真的高吗?还是报名人数少了?除了自划线高校,即便是北京这种地方,每年都有一些研究所因为上线考生不足需要调剂,甚至没有招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继续增加招生计划吗?扩招能解决人文社科专业录取线疯涨、理工科类招不满的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高考情况也类似。在2021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国家专项本科缺额院校征集志愿中,共缺额446人,其中文史类专业仅13个,其余均为理工类专业。
在高考补录中也是一样,江西省2021年本科一批征集志愿统计中,137个志愿计划中文史类仅26个,理工类111个,这样的形势让不少理工类高校经历了2-3轮补录才完成招生计划。
考研所谓落榜的300万人可能绝大部分都不是理工类的考生。
2017-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940万增长到1078万,全国高考招生人数则从2017年的761.49万增长到2021年的1001.32万。单从报录比来看,落榜的高考考生从178.5万人下降至76.7万人。
高考落榜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有了读大学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大学学历作为区别人才的标准越来越不明显。考研成为最新的“门槛”,卡在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成为“二次高考”。
在思考多少人落榜合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理工科类招不满?人文社科专业分数线那么高?多少人不落榜才是合理的?
真的需要这么多研究生吗?
考研高热之下,有网友评论说:“其实没必要招那么多研究生,四五十万人录取总数就可以了。一个普通二本三本的研究生毕业了你会指望他们去搞科研么?”
研究生招生是为了高校研究工作,不是本专科培养,更不是义务教育,人人都上研究生可能吗?需要吗?
2021年,全国招收超过110万硕士研究生,还在继续增长,已经太多了!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不再是知识的学习,是研究。适合读研究生的人毕竟是少数,目前在读的研究生就已经普遍出现了这种不适应。招生计划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让更多的人读研究生,不仅是浪费国家资源,也可能在浪费大学生自己的时间与资源。
但近几年,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其中最重要是原因是因疫情引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用考研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已明确2022年研究生将持续扩招。
即便如此,从近年招录数据来看,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涨幅远赶不上报考人数的超大涨幅。即便一直扩招,竞争压力还是在明显增大。
今年的考研肯定不是最难的一年,考研的难度还将继续增加。
在选拔机制上,今年两会,教育界专家、985高校的校长们已经多次呼吁,增加研究生的推免比例。目前,除了清北的推免比例超50%,其他学校最多为30%多。专家们认为,现在考研形势严峻,很多优秀的学生本来应该进入科研领域进行研究,现在被迫为考研做准备,大学变成了高四,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要求提高推免比例。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建议,尤其应进一步提高“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这可以使更多的优秀本科生从考研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完整的本科学习过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挑战性学习和科研训练,提升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扩大推免当然会让一部分本科生跳出考研的“卷”,但是推免占用的招生名额增加,普考招生计划缩减是不是让考研又“难上加难”了呢?
考研热引发的各类话题和现象让我们思考,考研不应也不能成为实际意义上的“二次高考”。
如何探索未来研究生分类考试和分类培养,推进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全面把好录取关和培养关,才能真正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让考研不再是“学历贬值”的牺牲品。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