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发布通知, 大学生毕业或受影响, 以后想浑水摸鱼可不行

家长苦口婆心的唠叨,老师费尽心力的教诲,学生起早贪黑地苦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实现考入理想大学这一重要任务。

然而,相较于前12年学习生涯中,格外清晰明确的目标,同学们在进入大学后却总觉得有点茫然,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何方。

再加上,大学生活自由而潇洒,身边既没有父母老师对学业的督促,也没有人能限制学生消费的欲望,所以大家过着过着就有些“放飞自我”,逃课、挂科、躲在寝室打游戏,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常见操作。

那么同学们就不担心毕业问题吗?

“严进宽出”成了学生的“保护伞”

众所周知,高考竞争相当激烈,甚至从意义上来说,比大家一直鼓吹的研究生选拔难度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21年发布的相关数据来看,同年共有1078万人参加统考,然而各省份平均能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也不过40%,考虑到庞大的基数,难度可见一斑。

按理来说,同学们经历过如此激烈的竞争才得以上岸,应当把握住机会努力学习才对,为何后期又开始“放飞自我”了呢?这就要说到大学“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了。

在以前,除了985、211等名牌高校,对于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学成果有严格的审核标准外,其余多数高校都是秉承着“严进宽出”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

不仅在期末考试前费心费力给学生划重点,就连考试后,老师也是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能捞就捞。

哪怕同学们在补考后依然交出了不及格的答卷,也有重修拿学分的机会。如果再不行,在大四期间还会安排清考,压根不给学生延毕、留级的机会。

但这种行为,不光让大学生不务正业的行为增添了一层“保护伞”,久而久之,也不符合国家对人才专业度的需求。

教育部发布相关通知,大学生以后想浑水摸鱼可不行

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表示大学生的毕业难度会逐渐“加码”,同学们以后上课想混日子应该是行不通了。

根据相关规定,各类大学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严进宽出”开始向“严进严出”转变,而具体要求将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取消清考制度,不允许学生在大四期间“集中通关”,如果成绩不合格,就要按照规定进行补考重修,直至修满学费为止,如果到了最后期限仍然未能通过学业考察,那么毕业证就将变为“肄业证”。

这就意味着,同学们在前三年欠下来的“债”,最终还得一点点偿还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其次就是提高论文抽查率,加大违规抄袭、“借鉴”的力度,如果审核过程中,院校发现论文质量太水或者原创度存疑,经过核实无误后,会直接撤销学生的学位证,并要求3年内都不得再次申请学位。

而且为了督促各高校对毕业论文进行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也制定了“双重保险”,要求论文审核人与指导老师进行“绑定”。

这样一来,老师为了避免受牵连,对毕业生论文审核与评定势必会更加严格,大学生毕业难度或将受影响。

“严进严出”表面上看困难重重,但细想起来属于三方面受益

乍一看,毕业要求提高对懒散习惯了的大学生并不友好,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其实是利好之举。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同学们终有要走出校园,接受社会检验的一天,但学历、毕业院校、教育背景都只能当作“敲门砖”,具体能否在职场中站稳脚跟,还得靠专业硬实力做支撑。

毕业难度升级虽然意味着大学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学业上,但“严师才能出高徒”,这些学科知识终将会成为学生事业上升的一把钥匙。

★从院校的角度来分析:学校的口碑不是吹出来的,是骡子是马还得用人单位说的算。在“严进严出”的教学方针下,高校所推出的毕业生质量会更高,更容易受到企业主的青睐。

长此以往,这将会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拓展院校在领域内的口碑,特别是特色类高校,更要把握住机会。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而肚子里有“墨水”的毕业生,即便起初只做行业内的一颗“螺丝钉”,也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大学提高毕业要求的做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