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考生及家长、对高考比较关注的网友都只知道强基计划这个名词,不知道强基计划还有一个名字: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从2020年1月13日开始实施,首批实施高校为除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之外的所有36所985院校,2年之后的2022年,39所985高校全部进入强基计划之列。
强基计划招生进入工学领域
强基计划是为基础科学而设,突出其中的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故而所有入选高校开设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均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哲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生态学、力学等专业(类)。在首批强基计划招生时,其中就出现了工学门类的招生专业,这就是核工程类中的核工程和核技术专业,有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所高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的强基计划招生。2022年,更多的纯工科专业进入强基计划序列,如西北工业大学的航空航天类、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东北大学的自动化等专业。其中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为2019年新设的兵器类特控本科专业,而航空航天类专业更是包含了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
对于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大幅变化,有网友提出了“强基计划”是否向“强基计划”与“强工计划”并行方向发展?
的确,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不得不提出上述疑问?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从原来的一个工科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向众多的工科专业、甚至工科专业大类挺进(核工程与核技术、自动化、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航空航天类),大量的工科专业进入强基计划,那么能否确保不久后,强基计划转而变成强工计划呢?
强基计划招生的三点疑问
一位重庆的高考生家长给笔者讲起他的强基计划经历,自己的孩子非常想走“强基计划”升学之路,由于原来该计划中没有工科专业,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他有朋友的孩子依旧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了自己理想的院校。现在强基计划突然冒出了这么多的工科专业,甚至有大家所追逐的自动化、航空航天类等热门专业,让这位家长很是疑惑。他提出了一个疑问:之前两届考入强基计划的学生,随着工科专业的进入,会否引起学生们想从物理学、化学等基础专业转到航空航天类等工科专业热潮?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不同省市的高考模式区分比较大,有采用传统文理科模式、有“3+3”模式、有“3+1+2”模式。由于选考科目要求的不同,比如在“3+3”模式下,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考生可以不选化学也可以报考化学专业,而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考生化学专业则必考化学。如果一位“物理+地理+政治”组合的考生考入了强基计划的化学专业,会是怎样一幅场景?
从2022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布置来看,未来的“强基计划”很大程度上还会在学校、专业上进一步扩容,会发展到材料类、冶金类、天文类、机械类、船舶类等专业中去也未必不可能了,此时会不会成为另一个自主招生的影子?
强基计划招生规模分析
从39所985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规模来看,39所985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规模大约在6200-6300人之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两所高校规模远远大于其他高校,他们的招生规模均在900人左右;而其他高校中则是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招生规模排名第二阵容(210人);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四川大学则以180人的规模列第三阵容;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以150人的招生规模列第四位;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以120人的规模位列第五阵容;大连理工大学以100人的招生规模列第六阵容。强基计划招生100人以下的高校有三个,分别是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则以90人的招生规模列第七阵容;吉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各以60人规模位列第八位;其他高校以30人的招生规模列第九位。而目前新增的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暂未透露具体招生规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