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唯学历”“唯名校”的呼声渐高,为何很多用人单位的拟聘名单中,仍旧会出现名校生扎堆的情况呢?
名校生和二本生本不是对立关系,他们是中学时的同窗好友,是小学时的操场玩伴,但在就业市场中,他们变成了“对手”,而二本生在与名校生的竞争中,频繁败下阵来。
在名校生享受名校光环的同时,二本生面对就业难问题却是十分苦恼。是就业市场的问题,还是毕业生本身的问题呢?是用人单位只顾着看毕业院校,还是名校生就真的比二本生优秀很多?我们通过这份人民日报公布的2022拟聘名单,以及报名门槛来详细分析下。
人民日报公布2022拟聘名单,看完报名门槛,才知道为何名校生扎堆!
在人民日报公布的2022拟聘名单中有62名拟聘人员,他们经历了笔试面试等程序的选拔,如果公示结束没有异议就要被正式聘用了,看着清一色的名校生,二本生内心五味杂陈。
拟聘人员基本都是来自于国内的双一流大学,有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毕业的,有北京大学诉讼法学毕业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还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毕业的。
除了国内名校之外,还有一些国外名校的毕业生上榜,其中包括谢菲尔德大学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的毕业生,有利兹大学传播与媒体专业的毕业生。让人不禁联想到竞争如神仙打架。
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媒体领域的领头羊,拟聘人选出类拔萃是情理之中,同时人民日报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我们也早有耳闻,能吸引名校毕业生争相报考也并不奇怪,但一个二本生不要?
这上面非但很难找到二本生的身影,就连普通本科的大学毕业生也没有。而看完报名门槛,二本生沉默了,才知道为何名校生扎堆,也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
招聘门槛主要分为年龄、专业、学历和生源地要求,年龄上本着年轻化的态度,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博士生不超过35周岁,这点要求可谓比公务员还高。
专业上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而定,语言类、传媒类、法学类等专业的毕业生可选岗位会更多一些。生源地要求分为京内和京外,而且并非所有岗位都会接受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毕业生。
重头戏在学历这一栏,一多半的岗位学历要求是硕士研究生,所以直接就淘汰掉了一批本科生,即便是允许本科生报名的岗位也会有很多研究生参与,所以名校生上岸的几率显而易见。
就业情况是“市场需求”决定的,二本生不要妄自菲薄,要知耻后勇
笔者认为,二本生就业难并不完全是就业市场的问题,也与二本生本身的竞争力有关,也并非用人单位只会看毕业院校,而是名校生的平均实力确实是高于二本生的。
名校生就读中小学的12年比二本生要更努力,他们更有可能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自律能力和通识基础。名校生就读的大学比二本生更优质,他们更有可能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但是二本生也不要妄自菲薄,毕竟之前拉开的差距是可以在大学四年中进行弥补的,但是距离拉开容易拉近难,二本生想要弥补就要知耻而后勇,而不是怨天尤人觉得就业市场不公平。
二本生想要在就业市场不输名校生,光是提升综合实力还不够
有句话叫“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所以很多二本生会试图通过培养特长、加入学生会、成为班干部等方式去提升综合能力,试图去弥补自己与名校生的差距。
但事实是,在就业市场中,除了公关、营销等岗位外,多数岗位还是更在意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所以二本生提升自己的途径,一定要以提升专业能力为主,综合能力为辅。
同时考研也给二本生提供了逆袭的机会,二本生千万别听信“用人单位只看第一学历”这种话,因为那很可能是用人单位的借口,而且读研提升的不仅仅是学历,还有学生的专业能力。
笔者寄语:
人民日报公布2022拟聘名单,对比其他类似的用人单位拟聘名单我们会发现,名校生上榜的几率总是更高的。这样的结果不是要向我们证明名校光环有多亮眼,而是在提醒学生们,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你如何看待人民日报的这份拟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