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考研失败后, 亲戚全认为我在啃老, 果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理解

从小我们就听老师和家长说过,不以结果论成败,努力是成功的基础但不表示只要努力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道理虽正确,但现实中多少人能做到呢?

而事实上,有时候外界评价我们的时候,确实还恰恰以结果为最重要的依据。正如那句流行的段子: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这原本是形容一些同学在“假努力”中寻找自我安慰。可现实中却有多少已经尽力而为的人,就因为没能顺利达到目标,被误解和否定,就比如那些考研没上岸的同学。

考研失败后,亲戚全认为我在啃老,连父母也没有否认

关注考试的朋友可能都听说了,今年研究生考试的激烈程度真是前所未有,出分时很多同学以为十拿九稳;可分数线一公布,却发现高分扎堆、多少专业的录取线都明显提高。

考研的录取率比高考要低很多,先别提能不能进入理想院校,就算靠调剂能读研也已经是幸运的了。其实认真备考但落榜,也是正常的,不过有些长辈可能不这么想。

有位考生在网上说出了自己的无奈,本科毕业后为了专心备考,他没有上过一天班,而是宅在家里复习。起初就有亲戚,不理解“怎么不赶紧找工作赚钱”。

等到男生落榜,聚餐时更是被亲戚们话里话外当成缺乏能力、逃避求职的毕业生。有人还当着家长面说,“呵,现在不都流行啃老吗,跟我们那时不一样了”。

啃老的字眼属实刺耳,但令男生更难过的是,就连自己父母这次也没有否定。自己辛苦复习却落榜,可家长没有安慰,面对别人的数落也没站出来维护,这令他很伤心。

不是所有家长都能理解考研的难度,有时他们也会以结果论成败

无独有偶,笔者还看到另一位考生分享自己考研的经历。当他因为复习而深感压力的时候,母亲反而斥责他“学习再难还比搬砖累吗,真是吃不了苦”。

不知为什么,很多家长在教导子女学习的时候,都会用“搬砖”这个例子做对比。我个人猜测,这类家长可能自己上学时不曾很认真地学习,所以才理解不了考生的辛苦。

当考试难度比较大的时候,学生们每天复习时都需要保持高度专注,大脑快速运转所感受到的疲惫,以及面对有限的录取名额,那种压力或许不是体力劳动能体会的。

可见,真的不是所有家长都理解考研的难度。而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只拿考生的结果论成败。要是考上了,可以比较光荣地在亲朋好友那里夸奖子女。

但众多考生之中,毕竟能上岸的是少数;而一旦没考上,有的家长可能就把“啃老”、“懒得找工作”等标签贴在孩子身上,确实令考生委屈。

我们不能否认,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是因为找工作时很迷茫才去考研的。但考生到底是不是为躲避求职而进行“假努力”,要看复习状态。

如果只看录取结果,没能顺利考上研究生就被当成啃老,这显然不合适。你可以说他们学习水平不够或者决策失误,但不该轻易“扣帽子”。

考研不等于啃老,正因为想要更好地实现独立,才会踏上深造的步伐

“为什么一提到考研,总要与啃老联系到一块”,大学生对这样的误解感到无奈。虽然考研未必是想要做学术研究,但多数考生也是出于提升就业起点的初衷。

毕竟现在很多像样的工作,入职门槛已经明显提高,读研也是为了能让自己多年的学习有个更好的出路。正是因为想要更好地实现独立,大学生才踏上了深造的步伐。

有位同学坦言,如果毕业时马上能找到待遇好的工作,自己也不愿意继续拿着家长的生活费。顶着压力去考研,也是把目光放在了读研毕业后能获得的回报。

而且,如果考上一些补助高的大学,或者读研期间做出点成果,说不定还能赚回学费。希望大家对考研人多些理解,不要轻易贴上标签。

而那些落榜的考生,可能已经心情很失落,这时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正所谓一语伤人六月寒,父母的质疑可能反而拉开了与他们的距离,又有什么益处呢。

【话题】你有没有“误伤”过考研失利的学生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