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高考模式指的是语数英作为基础考试科目,总分150分,总共450分,是按照原始分值计算,历史、物理作为选择性考试首选科目,考生从中选择一门,考试分值为100分,也是按照原始分值计算。
思想政治、历史、生物、化学则为选择性考试再选科目,考生从4门里面再选择两门,考试分值虽然也是100分,但是没有按照原始分计算,而是采用赋分制度。从这个制度看,高考卷面成绩满分依然是750分,考试科目依然是6门,只是选择更自由了。
4门中选2门,采用赋分制又是怎么回事呢?
赋分制即按照分数等级换算成对应的分数。考生卷面分数依然是100分,但是按照卷面考试获得的分数并不计入高考分数,而是在确定考生选择该科目总人数基础下,按照卷面分给考生分多个等级,每个等级赋予多少分。比如考生考试分数在全部考生中排名1%,则可以赋予它100分,最高100分,最低40分,每个区间赋予的分数都不一样,依次类推。进行排名,这个就跟考生人数有关了,人数多,意味着竞争激烈。
另外,考生在进行选择性考试之前必须在合格性考试中取得合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合格性考试科目指的是包括体育、艺术、技术等在内14门学科,都是高中生在过去三年高中生活所学习的科目,考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是学生取得高中同等学力、毕业的主要依据,一般规定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想要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就得先拿到“合格”。
从2021年试行这种政策结果来看,明显选择历史类学生录取分数要高于选择物理类。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物理学科考试卷子相对历史更难得分,物理考试大部分都有标准答案,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历史即使也有标准答案,改试卷老师也有可能酌情处理。另外是物理本身比历史科目更难学通透,知识面更广,更需要思维逻辑能力,以至于选择考试人数也比历史选择人少一些。
综合下来,考物理人少难拿分,自然历史供需关系更为紧张,有人预测今年将会有更多人选择物理,这方面情况将会得到改善,但是不管怎么改善,难易度总还是有差别,历史毕竟还是比物理更容易拿分。
高考填写志愿,以前是选择一个学校,填写了专业以后后面还有一个调剂项,就是如果选择服从调剂,即使这个第一志愿第一选择专业不能录取,其它专业还有机会,即使这几个专业都不行,也还有学校其它服从调剂专业。
文科幸福来了,实行新高考模式后,今年文科线分数将可以抵御理科
但是现在据说这方面将会进行改革,首先学校专业会根据属性分为两大类,不同考生则从两大类里面再进行选择,且选择不再是仅仅按照学校来,而是按照学校专业来,怎么操作,我们还需要看这一年各大高校具体录取情况。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一种录取方式,还是有利于形成相对公平。
“3+2+1”这种录取方式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难倒了一批考生。从这样选择方式来看,纯粹试卷难易度来看,最难那一种选择,还是“语数英+物理+生化”,不是仅仅依靠勤奋就可以了,都是需要较强思维逻辑才能学好,这有可能产生这样一种结果,即你花了充足时间还不一定有非常好效果。
6门学科如果按照这种选择方式,将会有不少组合,这对于学校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到底如何安排学生学习才能使效率最大化?
也许学校将考虑一种走班制度,这个跟目前大学生学习方式有些类似,当然也有一些区别。应该会每一门学科和教室还是会固定下来,部分老师固定在某个教室,学生们按照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也许学校不考虑“走班”模式,根据教学经验提供有限的组合模式,让学生们自由选择,然后再进行固定班级学习,这样也方便学校进行教学安排和管理。
选择大于努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早早根据自己兴趣爱好或者对自身能力认识,将自选三门确定好,然后侧重式学习。早做准备,也能有更大优势。
无论如何,对于学生,首要任务都是学习。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有过多犹豫,之后就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心无旁骛去学习。不然老是三心二意,将有可能什么都不精通,不利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