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专科性大学改名全科型“大学”之风, 跟风之气可休矣! 做精做强做专业才是归路!

放眼全国范围内,目前各个专科性的大学的“动力十足”,总想着要迈向全科型和综合性的大学,而乐此不疲的。有些高校本来就不够“格”,还要“拉开架势”,冲一冲、跑一跑的。

有着如此的“动力”,原本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任何人或者组织都得要发展么!但问题是现在的专科性的大学或者专科大学表现得很浮躁,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强烈,甚至有些手段令人不齿。

好像一旦成为了全科型大学或者冠上了“大学”的名字,每个人都能“官升三级”一般,混得很抖劲的意思,神气十足的样子。可能这和人的思想有关,在有些人的意识里,学院不是“大学”,因此、心理性欲望强烈。

这种剧烈性的心理和急切性的做法,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的各种“改名”和“更名”上,结果有些大学没有“考虑好”名字改得不伦不类的,甚至还不如以前的大学名字。

针对专科性的大学或者专科大学改名的情况,简单分析一下,表现得非常的急切的行为,主要有以下:

第一个就是学院改大学,这种更名的欲望最为强烈,其意在所谓的给自己的学校“贴金”和“升格”,同时,也是为了生源的招揽和所谓的社会知名度的提升;当然,有的高校痴迷于某些所谓的排名榜。

第二就是目前的部分学院实力不足或者专业不全,于是和其他学院合并或者整合,美其名曰“互利互补”(也许历史给出的答案是“糊里糊涂”),好赖也得弄个大学的名头儿来,职业大学或者职业技术大学也是在所不惜的。

第三目前的大学校名的“改名运动”,多是求大、求高、求全、求时兴的思维方面,好像名字不高大上,就不具有大学的身份儿似的。思维主导存在了一定的偏差了,应当改一改了,刹一刹车了(如前段时间教育部明令“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在发达城市开设分校区或者新校区就是一个例证)。

在“改名”方向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过去的一段时间(当然现在方兴未艾)比较流行的是将各个大学改名为所谓的“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似乎成为了时髦的主流了?科技大学、理工大学的名称也似乎成为了各高校最多的点击率的大学名称了,“中奖率”高;攀附和攀比之风浓厚。

(二)、现在,改名的风潮性的名字,又有所转向了,比如各种的“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技术大学”或者“应用技术大学”等,又成为了各个高校改名的“新宠儿”了。

(三)、改名字反映在地域方面,就是市级名称的大学争取省级名称,省级的争取变为大区级的,大区级的向“全国大学”、“中华大学”、“中国大学”级的名称迈进,可谓是不遗余力,孜孜以求啊!

(四)、还有一种就是一定得要有医学院和新型工学院,因为现在医学和工学很容易出成绩,拉高大学的排名(各种排行榜上就是靠医学和工学给拉高排名的,有利益啊),所以、无论如何都得想方设法和医学院和新型工学院联系上;实在不行的话,“走捷径”呗,于是、拉上当地的医科大学在重组,让医科大学成为新的综合大学的附属医学院或者临床医学院。就这么玩儿的,据说玩儿的还挺痞实的,这种“手法”在目前被广为的“复制”。

也许,这就是“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但是大学非得要弄个全面的、高大上的名称来,非得要贪多求大的,搞什么“摊大饼”式的发展,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而安心教学和实验,取得更大的成就,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这才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本篇最后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叫做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大学,最早中科院办的,听听这名儿,多有范儿啊!多特色啊!现在可好,改名了,“特”没了、“范儿”丢了,现在叫做长春理工大学。不客气地说,“理工大学”都用俗了,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所以,问一问大家:长春理工在哪里?也许大家都会沉默,沉默就已经是答案了。第二个例子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这可是哈工大系的,出身名门、金身高贵;当年也很红火,全国是有这么一号的,如今呢?改名后的燕山大学成为了综合性的大学了,燕山不错,但是、又如何呢?更可喜的是当年的“东北重机”呢?也许、早已“封尘”了吧。

实际上,还有一位“犯傻儿”的主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么好的校名,竟然一度想跟一下国外的风,改名为“北航大学”(想想可笑,据说当时为了所谓的国际化,让老外便于理解,看来是动机不纯,有点儿始乱终弃的味道;不过呢,折中了一下,英文名叫Beihang University了,总算中文名给保住了;不知道算不算所谓的“利益交换”或者折算),幸亏各个校友极力“往回拉”没有改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才没有“掉坑儿”、“落水”里。如果当初真改了,如今不知道是个什么球样子呢?

以上这两个以“学院”为名的大学,如果当初不被轻易地改名,而坚持发展自身的特色,分别在“光学机电”和“重型机械”方面发力,将会成为行业的龙头大学和一面旗帜的。可叹的是再看看他们改名后各自的大学现状,可谓是“泯然于众”良久矣。特色没有做好,求大求全也没有得到报偿。这才是应该令各个大学所警醒的;我们不去评判大学的这种做法的对错,因为大学的发展只有适不适应与适不适合的问题。不适合了,就应该适当地“调转航行方向”,朝着更加有利的前方进军。从现在来看,做精做强做专业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真正的成功还得依靠这个!多说一句,也和人生的发展一样,不需要样样精通,千招儿会不如一招儿精。“百艺百穷,无艺成龙”,说得就是这个理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