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学习很好,每到期末考试就会欢天喜地的将双百或三百的好成绩报告给家长。而家长自然是非常高兴,不仅对着学生一顿夸,还非得让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分享自己的喜悦。
社交平台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或者是分享自家孩子的期末成绩,或者晒出一张接近满分的作文和老师的评语,并配文:我家孩子是上清华北大的料子,言语中无不是骄傲与自豪。
但评论区往往会出现泼冷水的人,他们会写下这样一句话:小学都不错,到了初中可就不一定了,上清华北大还是进蓝翔再看看吧!光听话中内容可能觉得这评论有点酸,但没想到却成了事实。
小学阶段的学霸,为何到了初中就输了呢?家长很焦灼
对于学生们学习方面变化的事情,最关注的肯定是家长,最上心的也是家长,因此他们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比如最近就有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小明是一位初二男生,曾经也是令家长十分放心的孩子,在小学时,小明牢牢占据着班级的第一名,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是同学眼中牢固带着学霸光环的人,在班级里可谓是众星捧月。
但没想到,到了初中这光环就被打碎了。小明的成绩再也回不到从前,家长为此也十分焦虑,于是给小明报名了很多补习班还有线上课程,才初二就对小明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但没想到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小明的成绩还是在班级十五、六名的中游位置,甚至在补课后反而后退了几名,且不说如今名次和小学时的落差,就说这样的发展趋势,未来想进重点高中很难。
眼看着学生自己也很努力,家长也为他做出了很多额外努力,但没想到学习成绩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让家长不知道从何做起了,是只能找到小明的班主任,得到了一句忠告。
学霸不是逼出来的。资深老师有话说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霸,为何延续不到初中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追溯到基础落差方面,我们知道,从小学进入初中,意味着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个全新有很多因素。
学生来自不同教育程度的小学,因此拥有不同的知识量,所以学生在进入初中的一开始就不可能保持原有的排名,一般来讲,初中安排学生在入学时进行的摸底考试,才是学生的基础排名。
这次考试中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本身能力和知识量不足,因此掉到了后面成为了中等生。这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本来实力,首先学生应该坦然接受,其次才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提升和追赶。
学生不理解这样的落差,可能会感到失落,这时应该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解释,这样才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初中的学习,但很多家长却比学生更要无法理解这种落差。
就像小明的家长,在意识到学生只能在初中位于中游之后,疯狂地为学生进行补课教学,反而打乱了学生对于自己能力的认知,也打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计划,看似努力,实则有害无利。
因此资深老师才会坦言:别再逼学生当学霸,学霸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家长首先要给予学生尊重、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分析名次后退的真正原因,自我认知清晰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而不是用鸡娃或打击式教育来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贬低,从而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在初中这个阶段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信,调整好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学习。
写在最后
如今教育内卷盛行,很多家长太过担心中考分流、高考甚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对学生的成绩过于关注,关注到有些急于求成的地步,而老师的一席话无疑让很多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
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坐在学霸的位置上。像笔者有个同学就喜欢做班级的第10名,他觉得第十名不会承担无谓的压力,反而会让他更有前进的动力。
但话说回来,别说是孩子们,成年人的自律性都是不太强的,因此在学生没有独立之前,家长必须要给予孩子一些压力,虽然不至于成为学霸,但也不要让学生掉队太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