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坚持写作的第16天,感觉已经被掏空,之前想表达的都说完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了。
上午把贾平凹的《废都》读完了,想着写一下读后感又觉得实在写不出什么高深的读后感来。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要写什么东西,既然不知道写什么,那就随便记录下现在的状态和感受。
为啥写了16天了就没有选题了?我总结了一下:
1.不知道写什么话题
一直没有积累选题的意识,总是想到些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做好规划。总是靠偶尔的灵感和不多的强烈的感悟写东西,不靠谱,不确定性非常大。
2.脑袋里没有东西,不知道写什么
脑袋里的东西被掏空了,输入没有跟上。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条就是强调的提高输入强度。获取的东西不多,只靠临时抱佛脚并不能满足需要。
3.就算有输入,但是并没有深入思考
我每天也会读一些文章看一些视频,但是仅仅停留在看过了就是看过了,并没有深入思考把输入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理解。所以才会写不出东西,感觉脑袋里乱哄哄的。
找出了以上问题,我要着手解决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选题。要做到先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没有定位就没有专业性,不能形成对垂直领域的专业认知。所以我把自己关注的大V每一篇题目都看了一遍,现在我知道了她写的是个人成长、优势理念、认识自己。我也要做这种类型,我之前的文章也属于个人成长类,后续也会继续增加这类文章。
其次,针对脑袋里没东西的问题,要自我检讨。每天读得看的东西不够多,或者看的东西和写的领域毫不相干,浪费了时间也没有形成自己领域类的大纲。明天开始努力查询或读个人成长类领域的文章或视频,每天坚持。
再者,在保证输入数量的情况下,还要提高质量。看一篇文章要多少手写一点感悟或心得,每天逼着自己提高一点,慢慢地就会形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个人也会得到提高。
关于「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如何写」的问题我又搜了下,别人总结的,我简单复述下:
1.反思式写作:选取一个你特别有触动的点,来进行反思,例如像我这篇。
2.清单式写作:像整理清单一样,一条一条列下来,如《看完这篇文章,我得到了8个写作方式》。
3.聊天式写作: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意地梳理自己的框架去和别人聊天,聊完天后,一篇文章也就出来了。
4.碎碎念写作:一个小碎碎念作为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由好几个小碎碎念构成,不用考虑上下文的联系,关键是写出有趣新鲜的事,然后每个单元金句结尾。
5.语录式写作:总结一些名人名言,加些自己的见解,你也可以理解为清单式写作,如《查理芒格最深刻的十句话,受用终生》。
6.问答式写作:就是专门回答问题的,比如现在写的这篇文章《想写作,但是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7.干货式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文章很多干货,像罗辑思维、笔记侠就是典型的干货公众号。
8.互动式写作:作者选取一个话题,然后召集用户来回答,他们的回答也可以形成一篇文章。
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严格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的问题了。接下来,我会套用这些方法每天写一篇,让写作成为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