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将截至,而在4月24日,两校强基招生破格类型考生报名已经结束,目前公布的初审结果显示,有多名获得五大学科竞赛全国银牌和金牌的考生未能入选,这在强基计划招生以来的第一次。
2020年起,强基计划招生取代了原来的自主招生,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最看重的是五大学科竞赛的尖子生,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以上的就可以破格直接进入综合考试环节,清华和北大也不例外。
如清华大学2021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中明确: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且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可以破格入围。
2022年的招生简单有重大变化:将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报名考生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对比两年的招生简章,2022年的要求更严了:2021年符合要求的全收,2022年要重新审核。北京大学的要求也高度一致,“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资格;审核不通过者仍按照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从目前公布的“破格入围落选者”来看,至少有五名获得全国竞赛金牌和银牌得主未能直通清北,包括2名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得主、1名物理奥赛银牌得主,1名数学奥赛银牌得主、1名生物学奥赛银牌得主,而且银牌得主的排名都比较靠前。
是清华、北大不重视竞赛尖子生了吗?显然不是。恰恰相反,表明两所“超一流大学”更加重视生源质量,这对学生今后参加竞赛以及中学培养人才都带来了启发。
首先,五大联赛的不断扩容,难免让竞赛获奖得主的“含金量”下降。统计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的几年间,五大联赛从金牌和银牌获奖者从1056人增加到1483人,增加了427人次,增长率超40%。
以最受关注的数学竞赛为例,2021年金牌为183枚,比2018年126枚增长45%以上;2021年银牌为229枚,比2018年的156枚增加73枚,增长近47%。
其次,竞赛成绩优秀并不能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高。能获得五大学科全国决赛的一、二等奖。在清华北大看来,只能说明考生在这门学科上的能力,并不一定能适合或适应清华北大,而在前两年的招生中,两校肯定也有这样的个例出现。
再次,清华、北大在挑选人才时要求更高。清北正在争创世界一流大学,靠以往仅仅竞赛成绩好就能进名校的日子过去了,在强基招生简章中,特别强调: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高中生。
如果说以前的竞赛尖子是“偏才”、“怪才”,那么,现在更加侧重于“全才”。毕竟,在强基计划招生中,高考成绩占比达到85%,看来,考生在参加竞赛取得好成绩的同时,高考成绩更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