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消息瞬间火了。某媒体报道说,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今年2月,公司去一家985大学招聘机械、液压专业学生,给出的月薪高达1.4万元,“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专场招聘竟然无人问津,“一个学生都没走进来”。
“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此“新闻”,不火也得火,于是立即冲上了热搜。为何如此出乎意外?2022年共有1076万高校毕业生,根据权威部门所通报的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截止到5月只有23%,三分之一都不到,却有“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的情况!为何招不到呢?该用人单位表示,一些更大的厂家,“一开口就是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提前签约锁定了机械毕业生。
对于此则消息,你信吗?信不信由你,反正新闻效果出来了,还上了热搜。那么,作为正在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就该如何看待这则新闻呢?机械毕业生就业情况真的如此火爆吗?建议求职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各种信息作出基本判断。
(一)“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是真是假?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仔细分析一下此则新闻报道的细节。
一家制造企业——语焉不详,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都不知道。尤其是这家企业坐落在哪里?东部,西部,中部,还是薪酬最高的深圳?这个企业到底是制造什么产品?这些细节,报道中并未涉及,让人难以作出判断。
985大学招聘机械、液压专业学生——即使按最新本科专业目录,机械类也就19个专业,从“机械、液压专业”的表述看,报道中所指的应该是传统的机械工程专业。须知,液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部分内容,并不是专业,只有大专层次才有“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培养从事机械、液压、气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技术管理工作,985高校不可能有这个专业。由此判断,要么报道作者是外行,要么招聘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外行,连本科专业都不清楚,就跑到“985”招聘去了,是做广告还是招聘员工?
月薪高达1.4万元——“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才给出这样的标准,是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是有可能的。如果单位急需,即使中部地区,也可能出这个价,但在深圳等地,这个价并不需要“下了很大的决心”。对于一些产品畅销的厂家来说,给出月薪1.4万也不是难事,但这种厂家不可能紧缺一个液压方面的人才。
一个学生都没走进来——这很自然。正如前述,你招液压专业毕业生,“985”哪有?厂家跑错了地方。从以上分析看,“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大概率是假的。“月薪1.4万”有一些厂家出得起,但较为少见。
(二)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是真是假?
在该篇报道中,还有一个标题:“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怎么办?”看了这个标题就忍俊不禁。为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想想就知道是这编造出来的,或是写作水平太低,表达不清,结果拟出这么一个标题。看看此篇报道的内容就知道表达不清。
此篇报道说,不少人对工人的认知依旧停留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水线服装女工的水平,“脏繁重累”的集体记忆尚未消除,曾经一岗难求的制造业似乎不再是就业的首选。不知道在报道者眼里,现代的工人是什么样子,难道告别了流水线和“脏繁重累”?更何况,现在对职业的分工,早已告别了工人和干部的概念。
从此篇报道的内容判断,此处的“劳动者”并不是指研发人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而是指操作岗位人员。现在有多少员工不是在操作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研发人员也在操作各种实验机器。此篇报道中的“劳动者不愿当工人”,其含义应该是现在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不太愿意从事体力付出占比较高的工作。难道这不正常吗?如果本科毕业还去做一般性的简单的操作性工作,又何必多此一举、读四年大学呢?
为何如此仔细分析“劳动者不愿当工人”这个判断?主要是证明此篇报道的诸多内容不合逻辑,由“劳动者不愿当工人”是个假命题,可以推断“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也是一个假结论。实际上,此篇报道是在综合几家正规媒体报道的不同事件基础上拼凑出来的,并不是现场采访报道,所以文中有太多的不合逻辑之处。遗憾的是,如此不合逻辑的报道,居然被某权威媒体当作“事实”加以引用了。
(三)“985”机械专业毕业生年薪达到了二三十万:是真是假?
此篇报道说,985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生年薪二三十万,这是真的吗?从常识判断,应该是出现了误会。正如前述,一家公司到985大学招聘液压专业毕业生本已奇葩,又更大的厂家以“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提前签约锁定。此段文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二三十万年薪,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什么类型的企业,其所需到底是什么专业的什么层次人才,还是不清不楚?显然不是液压专业,因为本科院校根本没有这个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属于传统工科。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毕业生就业并不太难,而且就业率相对较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在车间搞技术、在售后搞技术服务,工作时间久了之后一般升为技术主管。参与研发的基本是研究生特别博士以上。企业的工资收入与效益联系紧密。效益好,待遇高,企业差,待遇低。本科刚刚毕业就是“年薪二十几万三十几万”或是月薪1.4万以上,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有,不是普通现象。详见上图。
2021-2022年度,广东全省平均月薪为8110元,其中“金融业”以18107元/月的平均薪酬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第三的是“互联网、软件、IT服务和信息传输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为13612元/月、11124元/月。在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以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医疗设备、器械制造业四个制造业中,平均薪酬水平也就7500元左右,位于广东平均月薪之下。详见上图。
具体到本科毕业生,工作10年以上为14252元/月,5-7年11061元/月,0-1年,7545元/月。可见,即使是在广东这种地区,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平均月薪也只有7545元/月,几乎是月薪1.4万一半。详见上图。
所以,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当中,不要被这种“极端薪酬”报道所迷惑,也不要被某些人才公司所谓的薪酬统计数据所迷惑,参考正规统计数据最为可靠,不可期望值过高。须知,在某个电视节目中,有位香港某大学毕业的博士开价也才月薪5000元(见文末相关链接)。
网友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月薪1.4万招不到机械毕业生”并不真实,即使是“985”的机械工程专业也不会如此,“985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生年薪二三十万”也不可能,但不排除个别地区的个别企业的个别岗位存在这种情况。建议高校毕业生提高鉴别能力,绝不可不假思索地相信所有的信息,尤其出自非正规媒体的信息。不知你们对此如何看待?欢迎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博士求职,出价月薪五千:颠覆认知还是另有隐情?
985硕士月入5000:自己都难养活,何以成家和赡养父母?
名校博士11次面试被拒,内行直言:“原因明显”!
一些博导呼吁增加博士招生指标,网友问:“到底是为了谁?”
博士到城管、到街道、到中学总是“抢镜”: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