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十年来对教育发展的持续重视下,我国的教育水平相较过去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以前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在世界高等教育中也榜上有名。
而且因为受到唯学历论和学历至上风气的影响,所以当下整个社会对学历都是持以十分重视的态度,甚至视其为“万能钥匙”。一个人只要学历够高,在学业、事业发展中都会有更多的优势。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今每年选择学历晋升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大学再也不是本科毕业就完事了。
除去2022年有475万人选择报名研究生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公报,也显示了光2020年一年博士生招生就达到了11.60万人,整体数目是十分惊人的。
要知道学历提升不是儿戏,硕士考研录取率就已经只有30%的上岸率了,博士升学从统考制变成申请制后,想要上岸更是变得难上加难。
学历晋升难度大,考生们为啥痴迷研究生学历?
虽然都说人心难测,每年选择升学的人数也数以百计,但其实说来说去也就三类人,他们是学历晋升的主力军。
第一类:为了增强竞争力
虽然不能说百分百,但这类人在整个学历晋升群体中占比应该是最大的。毕竟如今学历整体“贬值”,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本科学历根本不够看,而且很多学生也希望借考研翻身,提升履历含金量。
他们不一定多喜欢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但是为了获得高学历带去的各类好处,也是费尽了心思。
不过对于这类学生而言,他们因为目标感比较明确,其实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只不过多数考到硕士生就会停止,如果不是专业需求,基本都不会申请博士就读,毕竟读博的难度实在太大了,而且硕士学历目前就很够用。
第二类:喜欢随大流
尽管都说大家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并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甚至还有些害怕进入社会。所以在考研热度越来越高的当下,这部分学生也选择随大流一起考研。
对于这类学生而言,升学纯粹是种“赌博”,如果最终考上了硕士,甚至真的读博了还好说。但如果考研升学失败,那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身为应届生找工作的好时机。
第三类:真心实意搞科研
和前两类考生不同,真心实意搞科研的学生上岸率不但很高,而且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真的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想要进行深度的研究。硕士只是入门,博士学位才是他们中多数人的目标。
可以说,他们毕业后也基本都会直接进入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的实验室,医学、科技或生活中的技术发展和进步都可能与他们相关,是为人类谋求福祉的重要存在。
但令人遗憾的是,选择这条路的人本身就很少,可以一直坚持到最后,顺利毕业进入研究工作的人更少。而且在近些年来,很多原本真心搞科研的人逐渐离开,研究生们不再醉心于学问,这是怎么回事?
研究生们不再专心搞学术了,背后原因十分简单真实:大家都是讨生活
虽然搞科研看起来确实很高级,但其实也只有真正拿出研究成功,且成果对当下发展有价值的人才是光鲜亮丽的。而大多数的科研学者,在已经困扰人们无数年的难题面前,依旧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中的很多人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甚至可能在最后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研究是失败或者不成立的。
而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情况下,尽管总说坚持就是胜利。但研究人员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大家也要赚钱讨生活,不能空手谈理想。但没有成果就没法晋升职位或者工资,也就很难一直坚持下去。
所以相较于做不一定有成果的研究,靠学历去一些大厂就业或者是搞一些有噱头的事情,甚至可能拿得更多。
以及在当下的研究环境中,由于资源确实有限,不光进实验室、研究所等要各种被审核,随时面临淘汰。即使成功进入科研群体中,也要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资历不够都搞不到自己研究的启动经费。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研究生们对科研的兴趣在逐渐下降,学霸们也更愿意选择好走一点的道路。
笔者寄语:大家都是普通人,要平衡理想和现实
对于社会建设发展而言,科研实力越强肯定越好。但是对于科研人员而言,一直坚持的科研实验是值得称赞的。从古至今也有很多人,不管生死和金钱、权势都要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但大家要知道考虑自己也是没有错的,毕竟既然走上学术之路肯定是心有热爱,但是面临生活和现实,妥协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何况很多人还有家庭,综合考虑下也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
所以与其对放弃的科研人员们耍狠,还不如希望科研环境在未来越来越好,让搞科研的研究生们可以再无后顾之忧。
【今日话题】:你觉得当下的科研环境哪里问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