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高考的季节,除了即将进入考场之外,大多数人都在期待着拿到好成绩。
所谓的高考状元,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但是距离真正的成就还差的很远。
中央研究院曾经对全国生物学家、社会实践活动学者、企业家和艺术大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让人惊讶的是,除了这些人的功绩和学校的出身有关,其他社会上也没有出现过那些声名赫赫的大学毕业生。
这让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袁振国老师说:“自主创新才能创造出独立的创造力。”确实,袁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开始反思现行的教学体系中,高考成绩高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自主创造就能出众。
即便是在这样的人才中,他们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的高考冠军,他们不禁有些疑惑,他们会去哪里?
参考相关的统计资料,所有人都发现了这一点。这些大学里的佼佼者,都是从自己的大学里走出来的,很少有人会选择留在中国,更多人会选择出国去攻读硕士或者博士生。
天津南开大学的艾跃进,曾经在北大做过演讲,北大的一名学生对艾跃进教授炫耀,每年超过75%的研究生都会去国外深造。
这话要是让别人听到,肯定会震惊和羡慕,但艾跃进却只能说:“北大每年能回来几个人?”
那么,这样的高考第一名,在国外进修的时候是怎么选的?所有人都很意外地发现,这样的高材生,竟然选择了最赚钱的行业,拿到了更好的学历,也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做着大多数人都希望能达到的事情,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并能获得高质量的税后收入。
他们一窝蜂地冲入了资源密集的山区,他们确实有“财”,但还没到“才”。
怎么就不能成为“才”呢?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这就是一帮自私自利的人。
很明显,现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到个人的独立发展。这些所谓的高考第一名,大多都是从小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他们的成绩得到了认可,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变得越来越自私,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他们会下意识地去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最坏的情况是,现在人们对这种改变的动机又出现了,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现代科技的普及,让他们过早的失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是让他们认为,自己的知识就是一种“资金”,而忽视了价值观和人生观。
曾经有一个985废物工作组,他们嘲笑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练习者,没有任何能力,就算考上了名牌大学,也只能跟着别人混。对于很多人来说,成年人已经很吃力了,为什么要说成才?
在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下,创新能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创造性的关键是在孩子的时候产生,特别是对某个东西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过,人人都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不能“两极分化”,每个人都要像生产线上的产品那样统一。最后,创意耗尽,剩下的只是一些看似精致却不能发挥作用的半成品。
他们不需要把自己的错误完全的归功于一个高考的优等生,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期望,但是他们的教育却出了问题。
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而是想办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拼了命的想办法把那些呼救的“骏马们”给解救出来。
每个人的教学都要逐渐改变思考的标准,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意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上进行革新,扩大教学范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充分地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专长也是被他们的创造性激发出来的。
调整教学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这是以往的教学方式所欠缺的。
完美的人生理念和价值观给了学生们很大的实践和激励,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祖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