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天才少女”刷屏全网, 被官媒点名: 教育其实是“拼爹”

从来没想过,全国网友竟然会对一个小女孩的谈吐佩服不已。

前几天,一则中国女孩在全英文的环境下用“三国”故事来谈俄乌冲突的视频在全网走红。

这个小女孩叫浅浅,在视频里,穿着校服的她在回家路上被爸爸用英语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如何看待俄乌局势?

这个问题,哪怕是让一个成年人来谈,多少都要费一番工夫,但浅浅只是思索了一会,立刻就用流利的英文回答了这个对同龄孩子来说颇为棘手的问题。

她先是对那些在战火中饱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随后又说起自己最近在看《三国演义》,而当下俄乌局势就像是“三国”里发生过的情节。

美国和北约就像是曹操,俄罗斯是江东的孙权,而乌克兰则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她还进行了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

看过三国的人就知道,这个比喻精妙极了。

小小年纪,却有着如此清晰的头脑,以及惊人的记忆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着实让人佩服。

,时长01:58

这条视频发出来之后,很快得到了各大官媒的转发和点名表扬,在各个网站的评论区里,也能看到无数的网友对浅浅的夸赞。

有人赞叹她是“神童女孩”,觉得她谈吐不凡又聪慧机灵,英文口语的素养很高。

这个视频传到了外网,同样爆火,就连菲律宾外长特奥多罗⋅洛钦都忍不住在外网点赞转发。

说真的,作为一个9岁孩子的父亲,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也被深深惊艳到了。

她已经远远超越了普通孩子三个层次。

第一层就是全程用流利的英文与父亲无障碍地沟通,光是这一点就甩开了大部分孩子一条街;

第二层就是能够用英语谈论国际时事新闻,并且对信息有一定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这一点又在前面的基础上拔高了难度;

第三层,就是借古喻今,独立思考的能力。她不仅仅英语好,能用英语谈论国家局势,还能把书中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我看看她,再看看和她同龄的自己孩子,感叹这差距岂止是八辈子啊……

然而,作为一个深度写作的自媒体人,我的职责告诉我,应该去搜寻的信息不止如此。

于是,我顺着她的信息去查了一下,发现这个女孩很优秀,而她的父亲也丝毫不逊色。

这是她父亲的部分简介:

1、十年大学英语老师;

2、十年青少英语规划;

3、英语启蒙培训2年,就拿下过18年CCTV希望之星的全国第二名。

能够当大学老师,一般他的学历都是研究生以上,而他又是教英语的,这就注定他的女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英语学习资源。

与女儿聊俄乌局势也不是偶然的突发奇想。平日里他一有机会,就会找一个论题来和浅浅做英文交流,跟着孩子一起进行英文阅读,去培养孩子的语感。

他的女儿站到他的肩膀上,眼界和格局早就和同龄人“不可同日而语”。

有钱、有闲,又有才,还能把这些都倾注到女儿身上,这就注定了他的女儿会秒杀一大群孩子。

许多人看到这个四川女孩很优秀,可是他们却容易忽略女孩背后那个优秀的父亲。

神童的“破圈”,本质上就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以自己的认知、见解和眼界,再通过日积月累的累计,造就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故事。

前几天,在抖音和B站上有一条很火的视频,里面的内容是北京王府学校这所中学里的高二学生们正在参加他们的成人礼。

在盛大的典礼上,男生们清一色地穿着笔挺干练的西装,女生们也纷纷画着精致的妆容,身着华美的礼服裙,眉眼和谈吐中都透露着一股自信和朝气。

随着典礼开始,他们手挽着手两两成对走过红毯进入大厅,校领导、学生家长、老师也都来到现场,场面很是壮观。

网友感叹,这是一幕现实版的“继承者们”。

有人找到了这所学校的招生简介,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国际学校,一年学费二三十万,而他们的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入世界排名前100的知名大学,换言之,视频里那些穿着礼服的孩子,可能都是普林斯顿、耶鲁、剑桥的“准学生”。

当很多孩子还在忧虑该去流水线还是该上中专时,而他们已经有非常国际化的视野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曾经有一个博主给三个孩子补过课。

第一个孩子是“富二代”,父母是名牌大学学历;

第二个孩子是中产家庭,父母是做生意的;

第三个孩子是不折不扣的农村“寒门”,父母在工地上班。

他说:这三个孩子之间,学习成绩一层层下降,而他们最大的差距其实不只是物质,而是精神方面。

这三个孩子的精神差距有多大?

当第一个孩子在书本里面遨游,体会学习乐趣的时候,第三个孩子还在沉迷于手机和游戏的快乐之中,对学习感到头痛。

当第一个孩子把视野放到国外,用英语和别人侃侃而谈的时候,第三个孩子可能还没有出过县城,说话磕磕绊绊,不敢表达自己。

当第一个孩子考入国际名校,站到父母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的时候,第三个孩子可能连高中的校门口都摸不到,再重新走上父母的老路。

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就住在罗马。

表面上看,这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其实深层次去看,就是“爹”与“爹”之间的差距。

所以,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这里面拼的不仅仅是钱,还有父母的眼界、认知、格局和能力。

还记得之前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那段话吗?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他的话很直接,但也很真实。

在这个时代,家庭背景的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孩子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影响他一生的眼界和见识。

没有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境,就无法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没有一个好的高度,你就很难让站在你肩膀上的孩子看得更远。

父母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不够,就很难培育出杰出又卓越的孩子。

所以,孩子与孩子的真正差距,并不仅仅是钱与钱的差距,而是父母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学习习惯的差距。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那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里又没有钱,那是不是完全不用努力了?

而我的回答是,千万不要。

家里有没有钱是很重要,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

猜一猜,在历届高考状元中,这些孩子的父母职业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有钱人,商人,或者上层社会的人。

但结果还真的不是。

有人统计了一份2007-2016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表,在这份表格中,父母为教师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公务员、工程师,然后是医生、金融等职业,最后是工人、农民。

教师是最有钱的吗?并不是。

教师是文化水平最高的吗?并不是。

那为什么教师家庭出状元最多呢?

因为教师这个群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在家看书、备课,耳濡目染之间,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和影响,在无形之中,给了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

钱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

武亦姝家里并没有多少钱,但她的父母每天下午四点半就把手机关机,一家人常在一起玩诗词接龙游戏,最终令她在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被清华录取。

2017年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他来自农村,尽管他的母亲学历不高,但当村里其他妇女都在打麻将的时候,他的母亲却选择坐在家里安静地阅读书籍。耳濡目染之下,王雷捷也爱上了阅读,语文素养不断提升,最终成为状元。

还有2021年江西文科状元刘梦,她的母亲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学习,还帮女儿收集错题。

最终,她的女儿考出674的高分,而她周围朋友都说“你都可以考参加高考了”。

记得在一档节目上,有人曾问易中天: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爱读书呢?

易中天回答:很简单,你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你怎么样,你的孩子就会怎么样,就会在耳濡目染之间变成什么样的人。

颜之推曾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

父母作为孩子小时最崇拜和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形成印象,最终促使他变成什么样的人。

真正好的父母,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带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传递给他一种精神。

你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孩子就会在过程中明白什么叫拼搏;

你从不放弃精进自己,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认为学习是一种自觉;

你广泛涉猎,学富五车侃侃而谈,孩子也会慢慢崇拜知识与书籍,渴望变得和你一样优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所谓教育,其实它并没有什么声响,它只是让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后,任由改变自然发生。

最好的学区房,永远都是你家的书房;而最好的名校,也就是你和孩子共同战斗、进步的场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