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国界”这是世上最大的谎言,科学从来有着分明的国界,如果没有国界国家为何会争先恐后的挽留顶尖人才呢?如果没有国界,为何国与国之间不会科学成果共享呢?种种迹象都表明,科学有国界,并且有着深刻的民族烙印。显然,花着中国经费而拥有出国深造机会,且在学成之后留在美国的袁钧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01
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在国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开启了公派留学项目。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便是公派留学项目的其中之一。1981年到1989年,八年时间里,我国一共派出400多名顶级学霸前往美国留学,旨在学习对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希望这些学子学成之后回国报效祖国。因此,这些学子所有的留学费用全由国家买单,在祖国并不富足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心便足以证明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子们盼他们学有所成的殷切希望。
袁钧英就是400多名学霸中的一员,1958年她出生于上海。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这一年,她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而后,再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一路上可谓是开启了顶尖学霸模式,一路考试都过关斩将,每每都会拔得头筹。
02
这一年,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开始了,能够获得此次名额的人都是顶尖的学生,袁钧英显然属于其中,最终她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公派留学的资格,当时真是羡煞旁人,毕竟公派留学的资格真是太不容易了。
袁钧英到美国留学后,依然开启了她的学霸模式,短短几年间便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不仅如此还获得了麻省理工的博士后。这份荣耀便是放在人才辈出的如今也是一项不小的成绩。32岁的她学成了,但却并没有如当时一起走出国门去留学的同学那样回国报效祖国。公费留学,她一去不复返,改了美国国籍,留在了美国工作。看到她后来的行为,复旦大学估计很是后悔吧。
03
当然,从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来说,她确实很优秀,即便是在文化迥异的美国工作,她依然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博士毕业之后,她成为了哈佛大学一位教师,而后几年更是成为了哈佛的终身教授。2007年,她更是入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说来更是气愤,她从事的研究便是我国最需要且最紧缺的领域——研究细胞死亡机制。袁钧英在这方面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专家,她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胞死亡基因的研究者。
她的成就正是祖国的需要,然而她却花着祖国的钱成才之后,留在了他国,为他国做贡献,让人愤慨。不可否认她的能力强,但也不可否认她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要知道,一个国家能够培养出一个顶端的人才是多么不容易,加之给予了她公费留学的机会,如果不是国家的付出,仅凭她自己哪里会有后面的机会,竟然学成之后就翻脸不认人。
结语
祖国在困难的时候仍然选择送他们走出国门,汲取国外先进的知识,为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有所收获,能够将这些国家需要的知识带回来,带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来,而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裳。袁钧英的行为让祖国寒了心,也让复旦大学后悔。众人都在猜想,如果知道她后期不会回国,那时便不会将这样宝贵的出国机会给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