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一个普通人的人生也有他的意义

我有一位朋友出生于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食不果腹,他的母亲是个多病的女人,脚有残疾,不能正常劳动,她母亲生下他时听说只有不足三斤重,那是她母亲在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他的,那时没有吃的才促成他生下来很小,后来又因为是家中长子,所以从小就做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时他读的小学是五年制,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制。他在上学时间就去读书,放了学就得去山上搞劳动,因为他父亲在离家很远的煤矿上班,工资也很低;母亲身体又不好,所以他在几岁时就学会了砍柴做饭。随着几个弟弟和妹妹的出生,这位朋友放了学还要带弟弟妹妹。在十多岁时他学会了几乎所有的农家事;他每年会养两头猪和几十只鸡鸭,他家里的猪牛粪都是他一个人挑到庄稼地里去种庄稼,所以他种的红薯、萝卜大都用来喂猪牛和鸡鸭了,那时来粮不够吃还会靠红薯和萝卜来充饥。我这位朋友天资聪颖,读书时都是班上前三名,初中前的课程都是在自家村里读完的,初中毕业时,全班只有三个人考上高中,他就是其中之一;读高中时,他由普通班考到尖子班。在那时考大学比现在难得多,他虽然努力了,但全校文理科包括复读两个班的全部毕业生在高考时没有一个考上大学。

这位朋友高中毕业时十六岁,那一年农村田土全部责任到户,他是家中长子,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因为多病也常跟着父亲,家里弟弟妹妹小的才六岁,大的也才十三岁,他们都在学校读书。所以这位朋友虽然想再去县一中复读再考大学,但家庭条件不允许,他就这样回家当了农民,每天除了在田地耕作,回家后,他还要做饭给弟妹吃,到了晚上还要准备猪食牛草给猪牛吃。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有时连电灯也不会常有,所以他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做事。农闲时,还要跟人家大人去跑几十里路桃着两根大树去贩卖以补贴家用。他也是全村唯一个同龄人承担这么多担子的人。

这位朋友做了两年农民后被招入父亲的煤矿做了一个采煤工,他的弟弟妹妹也一起来到了煤矿生活。他那时还没有完全长成年,以至于下班在公共浴室洗澡时,被老工人当作毛孩子开玩笑。他上班的工作环境是很差的,每天不但搞得一身脏兮兮的,而且都是繁重的体力活,会不时碰到危险事故发生。他就这样默默地上了几年班,每月把所有的工资和津贴都如数交给了父母,他后来订了些报刊给下班后看。在报刊里,他的视野逐渐开阔起来,觉得自己这么干一辈子采煤工太对不起自己了,所以他拿起了己丢了五六年的中学书本重新看了起来,并买了一些新书补充。就这样,他把他那时读书时高考不需要考的英语和生物几孚从零开始自学了起来,背英语单词就在早上如厕时也去记,就这样他一边上班一边下班自学;同事下了班去看电视、电影或打牌等,他却在读书。自学一年后,他想去参加高考。但因为当时的政策和条件限制,他只好去报考了成人高考,当年以平均科目近八十分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录取线被一所名校本科录取。成人教育是需要学费和生活费用的,他原来的工资都已经交给了父母。当时,他弟弟妹妹都在读书也需要钱用,所以他就瞒着没有文化不懂上学情况的父母,就跑到学校把自己的本科班改为学校的电大班,这样他会省去约一半的学费和生活费。

他来到了学校,每天和比自己小了几岁的同学一起听课学习。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去玩了,可他一天就是教室到图书馆再到寝室和到食堂吃饭这几个地方来回往返。他的学习和踏实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因为他读的电大每学期末考试过程跟高考差不多,试卷到考场都是省一级教育部门密封的,监考官都是别的地方抽来的,考室也在别的学校,因为他的努力才能赶上那些比他小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的同学,他的努力才能让他不用去补考,他的努力才能是全班几十个同学能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的六个同学之一。

毕业后,按政策他回到了煤矿上了半年班,觉得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就停薪留职去沿海城市打工了,刚去时人生地不熟,他每天吃些便饭到处去找工作,他靠自己的文凭找到了一个技术工。在那里,他每天埋头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常得到领导的赞扬。不久后他跟着厂长跳槽到另一个机器制造厂,在那里他常出差让他接触的人和技术越来越多;那时,很多客户常会开着车接他去处理设备故障。他的工资和津贴是一般普工的数倍,但他是孝子,每月领到工资只留些生活费用,其它的全部汇给了在家的父母,弟弟们遇到了困难他会倾力相助,老乡找来了除了请吃饭还会给困难老乡生活用钱。后来他结了婚、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为了不给妻子增加带孩子的负担就辞职回到家开店,一边照顾好生意一边照顾妻儿,希望自己丢掉了高薪能给全家的温暖,更希望儿子们以后不要像他一样从小就担太多的担子。他的父母亲也因为他的努力争气,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