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 到底是为了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快要高考了,有个老朋友的儿子今年高考,特意来找我问了一下高考志愿的选择。

他说,我孩子学“人工智能”好不好?

我说不好,但不是因为我对人工智能的前景不看好,而是我对于此类比较笼统、宽泛专业的不看好。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宽泛专业”,毕业后真的很难就业。

比如说财经系,和会计系看上去差不多,甚至也包括会计学这门课程,但是到就业时,你会发现有困难。

因为同样两个专业的学生坐在一起,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证书、有能力、有实践,财经系毕业生可以说自己学习了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家财政学,但你学的这些课程,和你眼前正在应聘和面试的工作岗位有“半毛钱关系”吗?

再说人工智能,大家都知道什么AI语音、AI棋手或AI机器人。

但是你仔细想一下,成千上万的细分领域和从业人员都依附在“人工智能”这个大类下,就算你如愿考上了“人工智能”专业,毕业了能学会造芯片、造机器人、开发指令吗?

所以我给朋友的建议是,他的儿子最好报一些细分领域,可操作性强,能在现实生活中明确找到就业方向的专业。

至于经济学、哲学、文学、历史学,再加上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不是说不好,也不能说不好。

但是在如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如果你家里没有矿,想着大学毕业后早点找到好工作,然后成家立业、养家糊口。

那么我建议:

在有选择机会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更加细分、务实和热门的专业。

至少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在闯过高考这一关后,在求职就业的路上会走得顺畅一些。

但是高考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选拔出能就业、好就业的学生。

首先,高考是要从经历了普适性的义务教育和初步的中考分流的高中生里,挑选出进行高水平高等教育的苗子和人才,培养出真正能够踏实钻研学术问题、献身学术事业的专家学者,而不是整天想着打游戏、谈对象的“颓废青年”。

其次高考是要对“宽泛专业”和“实践专业”的人才,进行齐头并进式的培养的。

因为“宽泛专业”属于基础学科,虽然在就业问题上有些脱离实际,但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和历史学等专业的人才。

你可以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看上去好像不知道从事什么行业,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散落零落到各个行业,但是这些专业学生中的佼佼者,当他们成为相关行业的领军者时,将会对所在行业、专业和学术的未来,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至于报考“实践专业”的学生,就业更容易,成绩更明显,也更能体现出高考筛选和高等教育的价值意义。

最后高考是为了挑选“社会人才”,但是迫于生计,很多人会坍缩成“赚钱机器”。

平心而论,从中考、高考到考研,一步又一步的学业台阶,只要是一个学生确实对科研学术感兴趣,并且踏踏实实地付出艰辛努力去备考应试,想要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眼里的高学历人才,肯定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在每年上百万“成功上岸”的考研生中,又有多少,能够在高校毕业以后,不为家庭和经济所累,不为人生和价值困扰,不计后果地选择搞科研呢?

君不见,连清华北大的硕博毕业生,也会为了一份街道办、中小学教师和协警的“铁饭碗”,而进行空前激烈的就业竞争。

君不见,许多在大学校园里骄傲矜持的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HR的时候,唯唯诺诺地不敢大声说话,那场景看上去是多么的困惑无助。

但我们也要看到,有一些中专生、技校生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同样能够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努力付出,在所在岗位和行业上,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成绩。

所以我一直在想:

高考,到底是为了选拔什么样的人才?

对于高三学生和家长来说,所思所想的是报考和就读一个一毕业就能工作的“实践专业”,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既需要“宽泛专业”的毕业生来进行更为基础的学术论研究,也需要“实践专业”的毕业生亲力亲为,在制造行业和基层岗位上提高技术含量,改进工艺流程。

总之,高考的目的,实际上不是选拔人才,而是分流人才!

让适合学术研究的学生去985、211大学,让擅长操作实践的学生去高职院校,正如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相辅相成,所有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如愿进入大学的高三学生,都是将来的栋梁之才!

但是我劝一句:

等你们求学深造以后,千万别去街道办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