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但是,培养低效率忙碌的人和制度,何时是尽头?
高考评价制度是看“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反应(速度)不一样,完成考卷上的答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种没有时间和思维反应差距的选拔评价人才制度,是区分不出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天赋高低,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的。以数学为例,比如,在120分钟完成150分的考试中,上等生甲用10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150分,却非要以仔细检查为借口,等到考试时间终止才能交卷;下等生乙用了120分钟的时间刚好答完150分的题,到了考试时间终止交卷,那么他们之间到底谁的能力、天赋高?谁的能力、天赋低?同样,假如上等生甲用了100分钟的考试时间得了149分,提前了20分钟结束考试;下等生乙用了120分钟的时间得了150分,虽然他比上等生甲多得了1分,却付出了比上等生甲多20分钟的时间。那么,他们之间谁的能力、天赋高?谁的能力、天赋低?
我们的高考制度追求的是什么?选拔的是什么?有具体的目标吗?
从表面现象上来看,高考制度是“最不拼爹,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事实上它只是对少数人—中等生公平,对真正选拔具有能力、天赋、潜质的人才是不公平、不利的。这种制度,隐藏着培养低质量的忙碌,没有高效率人生的人才,对创造社会财富极其不利的玄机。
低质量的忙碌,没有高效率的人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的大脑始终沿着惯性运转,没有停下来思考的空隙;在身心的疲惫下,人们倾向于“做到”一件事情,而非“努力将它做好”;为了尽快完成一些任务,人们倾向于套用过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而未曾想过总结和改进的方法。
心理学者李松蔚说过,当你心里想着要赶快做这件事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因为你只想着完成它,便永远无法专注于这件事情本身。高考已经不是什么“最不拼爹,最公平”的制度了,它是一种培养低质量的忙碌,培养“用努力的幻象自我欺骗”的低效率的人才的制度。时代太快了,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忙得像陀螺,只有刻苦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被时代落下。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思考都没有,如愚公一般,吭哧吭哧地搬完一座山,却始终看不到一旁的康庄大道,这便不叫努力,而是在“用努力的幻象自我欺骗”。
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讲的是乌鸦用嘴衔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使瓶子里的水位升高,从而喝到了水。乌鸦还有其他喝水的方法吗?有一年,乌鸦的后代—两只小乌鸦举行了一场喝水比赛,老乌鸦当裁判。第一只小乌鸦得到了老乌鸦的真传,用同样的放小石子升高水位的方法喝到了水。第二只小乌鸦却根本不去找小石子,而是衔了一根麦杆作吸管,很容易就喝到了水。在乌鸦没有找到“用麦杆作吸管喝水”的方法之前,我们一定会认为乌鸦用放小石子升高水位的方法喝水是最聪明、最完美的喝水方法了,舍此再无别的其他比这更好的方法。但是,当小乌鸦找到了“用麦杆作吸管喝水”的方法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世上还有比用放小石子升高水位的方法喝水是更聪明、更简捷的方法。任何创新都是“未完成的创新”,最好的创新只能是“下一个”。我们相信高考制度也一样,一定会有比现行高考制度更好、更为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等着我们去研究,探索和发现。
远离低质量的忙碌,真正地提高效率,培养在工作中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成长的人,是时代赋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和任务。
高考结束了,我们再也不能捏住鼻子哄眼睛,躺在高考制度是“最不拼爹,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上睡大觉,或者沉迷于高考制度是“最不拼爹,最公平”的考试制度当中不能改、不能变,而是要从中醒来,积极研究、探索和发现代替用“学生在考卷上所答对的分数”选拔评价人才的更好、更为科学合理的新的高考制度,早点结束我国的教育是培养低效率忙碌的人,不能开启高效率的人生的社会现状,真正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