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2023QS大学排名提前泄露? 众多高校疑似洗牌, 中国高校地位提升

来源|看天下实验室

ID|vistaedulab

今天凌晨,QS排名冲上了热搜。

原因是QS官网系统出现了bug,有人在QS官网添加学校2022排名对比,添加四个大学后,竟然对比的是2023年的排名对比。把学校添加对比以后,就得到了完整榜单。

中国大学的排名表现非常优异:北大(排名12),清华大学(14)和香港大学(排名21),其中,清北超了众多欧美大学。

其他院校也均取得不错的成绩,香港科技大学更是一骑绝尘,冲到了前40,整体中国的院校都是呈上升趋势,且是以很大的增幅在上升。

目前流传出来的英国部分排名情况是——

澳洲部分高校排名情况——

北美部分高校排名情况——

最终排名预计在接下来的一周将会公布。

在大学招生极大地受到排名的影响。

在美国,大学招生是一门大生意。

美国大学每年花费大约100亿美元来招收学生——大部分是通过普通直邮和电子邮件,使用的策略与信用卡公司和服装零售商没有太大区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几年里,高中毕业的人,只要付得起学费,差不多都能找到附近一家普通大学来读。而那些名牌大学招生则严重依赖其附属高中——通常是精英寄宿学校,大学官员了解这些附属高中学术标准和学生素质,所以哈佛耶鲁这些学校学生很多都是来自相同几所高中,这些人在高中是同学,到了大学还是同学。

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学都还没有招生办公室,没有招生主任,没有正式校园参观。一名行政人员在一名文员帮助下,就能搞定所有招生工作。

20世纪60年代,现代招生系统开始形成,这是更多高中生敲开大学大门的结果。在美国婴儿潮一代来到校园的十年间,本科生数量翻了一倍多,到1969年达到800万。作为对应,各州扩大了公立大学,将以前的“师范学校”转变为地区性大学,并建设新的大学校园来适应这种增长,例如加州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设了三个新校区。

随着学生选择的增加,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开始争夺生源。1959年,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CEEB)第一次公布了一个以前被严格保密的数据:一所学校收到的学生申请数量,以及接受学生的数量。“录取率”一词,也进入了大学招生的词典。

“一旦录取数据公开,”教育学家伊丽莎白·达菲和伊达娜·戈德堡在《大学录取的历史》中写道,“它们就标志着一所大学的质量。”

随着高中生了解到录取率的高低,他们开始申请多所学校以确保安全。这种申请方式让招生人员很担心。

“学生们歇斯底里地申请了一堆大学”,俄亥俄州海勒姆学院(Hiram College)招生主任在1961年对这种新现象进行了评论。

这显然是数据透明带来的影响,大学开始被更多审视、评判。多份申请引起了招生办公室的不安,在此之前,招生办公室从未担心过招生数量不够,因为通常每个被录取的人都会来。现在,竞争来了。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改变了策略:直接向高中生营销自己的大学,邀请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来大学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

不过大学毕竟是大学,还要保持一定的架子,这些学校甚至不愿意使用“邀请考察”这个词,因为这表明他们可能非常需要学生。他们更愿意称之为“集体参观学校”。

同年,大学理事会向大学提供了一项新服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这项服务彻底改变了数百万高中生寻找大学的方式:它被称为学生搜索服务,理事会会向大学招生办公室出售高中毕业生的姓名和地址。这项服务开始时进展缓慢,很多大学认为自己不需要这些名单。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198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斯特森告诉《纽约时报》:“十年前,积极营销的学校被视为低人一等的小贩学校,现在大家都要这样做了。”

图源|pixabay

大学理事会出售考生姓名和地址的想法始于一个高尚目的——增加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大学开始激烈争夺新生,兜售名字变成了赚钱的方式。1980年代,大学理事会每年大约卖出300万个名字,每个名字14美分,总收入42万美元。

2006年,大学理事会出售了600万个名字。到2010年,800万个名字被卖掉——尽管那一年只有520万学生参加了SAT和PSAT考试。自那以后,名字销售究竟增长了多少还不清楚。大学理事会拒绝透露它现在出售了多少个考生信息。

当大学购买学生信息时,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条件进行过滤。

但问题来了,除了哈佛耶鲁等二十来所人人都知道的大学外,一个高中生并不清楚这所邀请他去参观校园的大学是什么水平,自己是否应该花时间去一看究竟。他和他的父母需要找份指南作为参考,才能决定。

这个时候,大学排行榜应运而生。

如今,大学排名已经成为了留学生必不可少的参考,而排名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